來源:中國能源報時間:2025-09-28
編者按
山西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在山西考察時強調,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從傳統能源基地到綠色發展先鋒,山西資源型地區低碳轉型“以綠制綠”的新實踐不斷涌現。一批批綠電園區在三晉大地拔地而起,以“一園一策”的創新模式,實現綠電直連、就地消納、產業升級三重共振。本期1—3版,將深度聚焦山西以綠電園區建設為實踐的綠色發展新路徑、新成果。
▲圖為山西省平陸縣,荒山披“鎧甲”,綠電送萬家。郝健/攝
巍巍太行,滔滔汾水,這片曾經以“黑金”煤炭聞名的土地,正在書寫綠色能源發展的新篇章。
2024年,山西綠電交易量75.4億千瓦時,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新能源外送電量164.4億千瓦時,創歷史峰值,綠色電力正沿著特高壓通道點亮京津蘇等23個省市的燈火。
今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在有條件的地區分類分檔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費綠色電力的綠電工廠、綠電園區等,鼓勵其實現100%綠色電力消費。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研究建立能源行業碳排放核算機制”“推動綠電直連政策措施出臺”。此外,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明確綠電直連的適用范圍、規范規劃管理要求、健全市場價格機制等,為下一步各地積極推動開展綠電直連項目建設提供清晰指引,“綠電+園區”上升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抓手。
在山西,這一戰略早已不是紙面規劃,而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現實樣板。在這里,綠電與園區深度捆綁,可再生資源就地轉化為產業增量,多項核心指標領跑全國,“綠電+園區”至此進入實體化、規模化、市場化并行推進的“快車道”。
以“綠電”為筆,三晉大地正在繪就一幅從黑色資源到綠色能源的轉型新畫卷。
率先起跑——
錨定綠電賦能園區
在全球綠色壁壘逐漸高筑、我國“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綠色電力已成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新通行證”和產業綠色轉型的“硬支撐”。
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中,綠電直連被列為零碳園區的強制性技術路徑,要求通過“就近接入新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實現園區90%以上清潔能源供給。這一政策導向,標志著我國綠電園區建設已進入規范化、規?;l展的新階段。
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當“雙碳”賽道發令槍響,山西這個“老”能源基地第一個完成“起跑”——以綠電就地消納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有效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滿足企業對綠色電力和經濟性的雙重需求,并創新突破、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政策體系完善,頂層設計先行。
2024年7月,山西省能源局發布《推動綠電資源就地轉化助力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方案》,首次系統提出綠電園區概念。今年1月發布的《山西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行動方案》提出,探索開展綠電直連、綠電園區試點示范。今年2月發布的《山西省2025重大項目建設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要打造“綠電交易+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直連”的綠電產業園區。
基于此,山西首創性提出并規劃建設綠電園區,將山西綠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綠電—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做強“綠電能源+”和綠電新優勢,推動山西省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深度耦合與協同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護航下,綠電園區從概念逐步變為現實場景。
試點先行,穩步有序推進綠電園區建設。今年以來,山西已經分三批在大同、朔州、忻州、呂梁、長治、臨汾、運城、晉城等市,從算力、電池產業鏈、固廢綜合利用、化工、鎂基產業、鋁基產業、銅基產業、煤基裝備制造、煤層氣裝備制造、綠色新型燃料、低空經濟等產業,差異化布局了13個綠電園區試點,園區碳排放因子降低至全國的一半,滿足企業對綠電屬性和經濟性的需求,實現綠電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
從能源基地嬗變到綠電先鋒,得益于資源優勢明顯、轉型基礎扎實。山西“風光”資源富集,集中式、分布式開發條件優越,全省太陽能資源總量屬于國家二類資源區,風能資源豐富,為綠電園區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作為綠電資源大省,山西建設綠電園區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綠電就地轉化,有效承接外資、出口、戰新等產業轉移,實現綠電與產業協同發展?!?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科技信息部總經理萬軍表示。
硬核創新——
“一園一策”搭建綠色拼圖
在山西,綠電園區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一園一策”的精耕細作。從晉北到晉南,有以出口歐盟為導向的電池產業集群,有鑄造業出口集群,也有綠色冶金產業園,13個綠電試點園區各具特色,構成一幅“綠電驅動產業轉型”的多元拼圖。
呂梁山北麓、汾河上游,從“煤鐵之鄉”到“風光雙輪驅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嵐縣最具辨識度的綠色名片。這里是政企協同的創新實踐舞臺,也是山西綠電園區建設的典型縮影。
自今年5月14日成功獲批山西省綠電園區第二批試點以來,嵐縣經開區綠電產業園區創新采用“政府主導、華電山西能源有限公司控股、中廣核參與、中能建山西院全過程咨詢、山西風行測控提供技術支持”的建設模式,既保證了項目的專業性,又確保了政策的落地性。
數據顯示,該綠電產業園區通過建設總投資25.64億元的省級綠電園區試點項目,將實現年供應綠電8.786億千萬時,綠電消費占比達68%。通過配套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推動園區企業綠電替代傳統能源,降低出口產品碳足跡,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步培育綠色算力、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形成以綠電為紐帶、低碳為特色的循環產業生態,助力呂梁市建設國家級綠色冶金與精密鑄造產業基地。
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經開區綠電園區,正實現從煤都到綠電“高地”的蛻變。
2024年,大同建成并網獨立儲能項目4個32萬千瓦,裝機規模走在前列。大同市重點發展大數據、新材料等產業,依托綠電園區建設,吸引眾多高科技企業落戶,并且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實現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就地消納。
值得注意的是,園區“增量配電網+綠電直連”的運營模式,更使綠電直連滿足50%電力需求,直連消納電量達到出口歐盟對于綠電的嚴苛要求,依托增量配電網保障剩余電力需求和冗余新能源消納,成為新能源消納和新型產業融合互促發展的樣板。
有轉變更有蛻變,山西綠電園區不乏綠電高比例領跑者。運城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67%,位居全省第一,并且作為山西南部用電負荷中心,聚焦低空經濟、綠色新型燃料、傳統鑄造產業布局了運城經開區、絳縣經開區和萬榮工業園3個綠電園區。
度電成本下降、綠電就地消納,13個園區、13種路徑,卻指向同一個目標——以綠電為支點,撬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破解資源型地區“高碳鎖定”困境。
換道超車——
推動“一煤獨大”到“綠電滿園”
“綠電園區不僅是能源項目,更是山西轉型的‘關鍵一躍’?!鄙轿魇∧茉淳窒嚓P負責人表示。
發展綠電園區,山西資源有保障。排除限制性因素,山西資源和土地可支撐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突破1.5億千瓦,年綠電發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此外,山西電網可為工業園區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隨著調節性資源發展和電網結構完善,同步可助力新能源就地消納。
此外,作為全國首個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的省份,山西已形成“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零售市場+綠電綠證”五位一體、“省內+省間”協同運行的電力市場體系。從地理位置看,山西地處中部,位于東部經濟圈向西延伸“第一階梯”,是貫通東西、承接南北的樞紐,在區域協作和產業轉移中占先機。
對山西而言,綠電園區的意義遠超“減碳”本身——既是傳統產業“破繭重生”的催化劑,也是出口企業穿越“綠色壁壘”的通行證,更是招商引資“換道超車”的新賽道。13個試點園區規劃產業項目投資超千億元,綠電招商圖譜成為各地市“一把手工程”。更重要的是,綠電園區正在重塑山西的發展邏輯”——從“資源輸出”轉向“綠色溢價”,從“被動降碳”轉向“主動造綠”,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牽引”。
未來,山西綠電園區還將繼續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方面繼續探索。在萬軍看來,山西綠電園區試點建設聚焦產業定位、綠電可溯源、投資運營模式等多維度進行推進,未來應立足園區產業差異化定位,多種技術路線、商業模式在實踐中探索。“例如在投資運營模式方面,立足園區產業發展實際需要,可采取由園區政府平臺公司牽頭、或增量配電網投資企業牽頭、或綠電電源和產業用戶組成合資公司等多種方式開展?!?/p>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山西各級政府還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用地指標、財政補貼、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傾斜。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綠電園區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當前,綠電成本雖已大幅下降,但與傳統能源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多位業內專家建議,未來還需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還要加強儲能技術研發和應用,解決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問題。另外,要進一步完善綠電交易機制,擴大交易規模,豐富交易品種,并大力推動綠電認證與國際接軌,幫助出口企業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國際貿易新規則。更為重要的是,山西在滿足本省綠電需求的同時,要繼續擴大外送規模,要進一步加強與受端省份的協作,完善跨省區交易機制,擴大晉電外送規模,特別是綠電外送比例。
萬軍表示,未來山西綠電園區將成為綠色能源與產業轉型升級的融合載體,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的協同作用,實現能源結構優化、企業成本降低、國際競爭力提升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多重目標,為建設好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提供有力支撐。
從“一煤獨大”到“綠電滿園”,山西正在用一場深刻的能源革命,重新定義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內涵。其中,綠電園區是化解企業降碳“壓力”、激發新型能源體系的“動力”和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活力”。
放眼未來,到2030年,山西將圍繞工業類開發區主導產業,差異化布局一批綠電園區,有序建設一批綠電直連項目。隨著一個個綠電園區建成投運,山西正將豐富的能源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不僅為自身資源型經濟轉型找到“綠色出口”,更為全國同類地區提供可參照的“系統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