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時間:2025-09-28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記者 鄒煦晨)在山西隰縣,一座藏在呂梁山里的明代寺廟“小西天”,以其大雄寶殿內169.6平方米空間里珍藏的千尊明代彩色懸塑聞名于世,被譽為“懸塑絕唱”。然而,這座藝術寶庫曾長期面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如今,借力數字技術與現象級文化IP的東風,小西天正從一處靜態的文化遺產,轉型為一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新IP引擎”,講述著文化遺產活化的新故事。
虛擬與現實雙向奔赴 小縣城迎來“流量變銷量”
2024年,國產3A單機游戲《黑神話:悟空》火遍海內外,小西天的大雄寶殿牌匾、人面飛天、層層樓閣等多個場景都在游戲中得以呈現。這一關聯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雙向奔赴”,吸引了大量年輕玩家以“天命人”的身份前來打卡朝圣,為古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流量迅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近日,在參加“2025北京文化論壇文化產業投資人大會”時,隰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學慧向央廣財經分享了一組數據:“2023年全年小西天游客是13.44萬人次,到2024年達到了68.7萬人次,2025年截至目前接待122.93萬人次。今年暑期單日最高客流量達到1萬人以上。”門票收入也隨之飆升,從2023年的約200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300萬元,2025年截至目前已突破2100萬元。
游客的涌入全面激活了縣域第三產業。隰縣新建了多家連鎖酒店,縣城老街的餐飲、零售等服務業態也煥發新生機?!昂芏嘤慰褪潜贾∥魈靵淼?,住下來才發現,咱們的玉露香梨也這么好吃?!眳螌W慧說。
游客的到來,讓隰縣的“兩張名片”——小西天懸塑和玉露香梨產生了美妙的化學反應。作為全國最大的玉露香梨種植基地,隰縣的梨果產業直接受益。“2024年全縣梨果再次豐收,總產量1.92億斤,總產值4.8億元。其中玉露香梨產量8500萬斤,產值 2.38 億元,果農人均果品收入達到 1 萬元以上?!眳螌W慧介紹,如今將“梨果采摘節”與懸塑藝術觀賞結合的旅游路線備受青睞,有效推動了農文旅深度融合。
數字技術與文物互相賦能 不僅“存起來”還能“用起來”
小西天的懸塑藝術價值極高,但傳統的保護與展示方式存在局限。殿內空間狹小、雕塑布局密集復雜,游客難以細觀其精妙。同時,文物本體的長期保存也面臨挑戰。正是這些痛點,使得數字化技術成為破題的關鍵。
“以前游客進殿,只能隔著欄桿遠觀,連佛衣上的花紋都看不清。而現在,通過數字化手段,每一尊佛像的衣褶紋路、彩繪色彩,甚至細微的歷史痕跡,都清晰可辨?!狈餐財祫搫撌既思娓笨偛猛躞尴蜓霃V財經介紹。
然而,數字化工作本身極具挑戰。小西天內部有1978尊大小不一的懸塑,大至三米,小如拇指,密密麻麻布滿了梁柱壁頂,對數據采集提出了極高要求。技術團隊耗時一年,在不足170平方米的空間內,以毫米級的精度進行掃描工作。“掃描數據總量超過2T,相當于為千佛殿建立了一份永久的‘數字檔案’?!蓖躞尥嘎叮擁椖刻貏e注重技術國產化技術的應用,確保了文化數據的安全與自主可控。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不僅被“存起來”,更能被“用起來”。通過VR技術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區,游客得以“走進”數字懸塑群,多角度、近距離欣賞,甚至能直觀感受修復前后的對比。王筠指出:“數字化傳播能深層次幫助觀眾理解在現場看不到的細節,在線上的瀏覽體驗將持續激發親臨實地探訪的熱情,形成線上線下良性互動。”
從“火一陣”到“火長久” 構建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
流量的驟增是機遇,更是考驗。如何將網絡熱度轉化為持久的發展動力,構建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成為隰縣的核心課題。
隰縣政府正在持續著力于優化營商環境和完善基礎設施。VR體驗中心、懸塑文化展館、舞臺劇《唯有小西天》等新業態項目正在不斷完善籌劃中?!懊髂甏禾?,游客就能在景區如意湖邊欣賞以懸塑為主題的光影秀,獲得日夜不同的游覽體驗?!眳螌W慧表示。同時,隰縣正積極整合紅色旅游、黃土地質公園、梨博園等資源,目標是讓游客“來了能住下、玩了有回味”,從“一日游”向“深度游”轉變,全方位體驗呂梁山的獨特風土人情。
最終,回歸文化根本方能行穩致遠。小西天已成功融入山西省“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成為串聯臨汾市壺口瀑布、云丘山等5A級景區的關鍵節點。呂學慧強調:“有文化的文旅才是有底氣的文旅。我們將繼續深挖小西天背后的時代文化價值,回答‘為什么那個時代會誕生這樣的藝術瑰寶’,讓文化魅力持續轉化為產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