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時間:2025-09-26
《中國日報》9月25日第8版截圖
作為中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山西省正經歷一場由煤礦行業智能技術應用推動的科技革命。
清晨,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中煤平朔集團東露天礦開采現場,無人駕駛礦用卡車沿預設軌跡平穩行駛,大型電鏟在操作員遠程操控下精準作業。
“裝載完成后,我通過控制器發送指令,卡車就會自動往土場跑。”擁有13年從業經驗的電鏟司機辛威說:“我小時候就跟著父親來礦山,煤礦智能化改造后,一切都不一樣了?!?/p>
他指著手柄按鍵說:“這臺電鏟一鏟斗能裝100噸,我的工作是剝離煤炭上層的巖石,把石頭裝到卡車上運走,為挖煤做準備?!?/p>
在東露天礦調度應急指揮中心內,跳動的數據流取代了往日嘈雜轟鳴。
“我雖然是工人,但現在更像一名技術人員?!痹撈脚_操作技術員王嘯站在六塊顯示屏前說道,這些屏幕能讓他同時操控兩臺鉆機?!拔沂褂眠@套設備已經四年多了,現在可以遠程完成操作和維護工作,工作環境也比以前好太多了?!?/p>
東露天礦是中煤平朔集團主力生產礦井,年產能達2500萬噸。今年入夏以來,該礦的日原煤產量穩步提升。2020年,該礦被列為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并啟動智能化建設;2023年通過國家驗收,達到中級智能化示范煤礦水平,實現了綠色、安全、高效的無人或少人化開采。
“目前,無人值守鉆機較傳統人工操作效率提升10%左右,故障發生率也下降60%?!睎|露天礦智能化業務經理高峰表示。
不過,他也指出,在協調無人駕駛礦用卡車與電鏟協同作業方面仍存在挑戰?!翱ㄜ囘M入電鏟鏟裝區域時動作較慢,且兩者都是大型設備,可能出現信號延遲,導致數據傳輸慢、效率受影響?!?/p>
他強調:“我們不斷升級改造智能化系統與設備,最終目的是‘現場少人、無人’,把作業人員從現場解放出來,轉向后臺運維或辦公室遠程操控?!?/p>
東露天礦以露天開采為主,而山西大部分煤炭采用地下開采方式。
位于大同市的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塔山煤礦,同樣是首批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該礦年產能2500萬噸,自2020年啟動智能化建設以來,生產水平不斷提升。
“智能化系統與巡檢機器人的應用,讓多個崗位實現無人值守,減少作業人員108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彼矫旱V信息化管理部部長陳建龍表示,通過“5G + 智慧礦山”技術,礦井生產效率與安全保障顯著提升。
他透露,未來計劃深化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的融合,重點研究特厚煤層智能化綜放開采成套技術、智能化快速掘進技術,進一步提升礦井安全性、智能化水平與經濟效益。
數據顯示,山西已建成智能化煤礦298座,產能占生產煤礦總產能的65.5%,居全國第一。今年山西還將新建智能化煤礦130座,目標到2027年實現全省正常生產煤礦基本智能化。
“用上智能化設備后,最大感受就是省心省力,實現了‘少跑腿、少操心、少危險’?!?常年堅守煤礦一線的技術員王偉光深有體會,“以前每天下井巡檢要走十幾公里,現在看手機就能實時掌握皮帶運輸機的轉速、溫度,系統遇到異常會直接彈窗報警?!?/p>
他補充說:“智能巡檢機器人和遠程監控系統太實用了,坐在控制室就能實時查看井下設備溫度、運行狀態,異常情況還能自動報警?!?/p>
近年來,山西省在做好電煤保供的同時,積極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同步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新能源,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朱興鑫 |孫浩 趙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