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經濟日報時間:2025-09-25
與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同期舉行的2025年山西(太原)能源產業博覽會,將首次設置綠電展區,集中展示我省推動綠電資源就地轉化、產業低碳轉型以及綠電產業園區建設情況,同時展示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技術、產品、案例等,豐富拓展我省綠電應用場景,吸引更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落戶山西。
對此,省能源局局長張翔表示:“山西不僅是煤炭大省、煤電大省,也是綠電大省,近年來,我們深入踐行‘雙碳’戰略,依托國家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以綠電園區為突破口,著力打造承接產業轉型的新高地?!?/p>
綠電園區是指以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光伏等)為主要供能來源,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創新模式,實現綠電就地消納、產業集聚和綠色低碳發展的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綠電園區,是堅定有序推進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是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內容。今年8月中旬召開的全省綠電園區建設推進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手續辦理,加大政策、資金、用地等要素支持力度,做強“綠電能源+”和綠電新優勢。要依托有實力的經營主體建設運營綠電園區,提升園區綠電競爭力和要素成本競爭力,統籌綠電招商與出口綠電認證,精準有效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園區差異化發展,促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今年3月,長治高新區綠電園區建設試點獲得省能源局正式批復。園區創新采用“綠電專線+綠電專變”直供模式,建設分布式風電、光伏及配套儲能系統、專用變電站和智能微電網,推動綠色電力本地化全消納。目前,一期項目重點推進“一對一”直供試點建設,13.49MW屋頂光伏已并網發電,日均發電量達5萬度;25MW風電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預計年底建成投運。隨著綠電園區加快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入駐。山西特瓦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磷酸鐵錳鋰正極材料項目的16條生產線已全部建成;山西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青島乾運高科年產3萬噸錳酸鋰項目廠房主體正在建設中。這些項目預計年用電需求達8.5億度,為綠電消納提供了穩定市場。
浮山綠電園區項目是我省首個“綠電園區+增量配電網”的綜合試點項目。該項目依托浮山縣“全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的政策優勢,初步計劃配套建設新能源裝機容量40萬千瓦,包括風電25萬千瓦、光伏15萬千瓦,并配置儲能規模8萬千瓦/2小時。園區建成后,年用電量預計達12億度,其中綠電消費占比超50%,園區碳排放因子為0.31。
建設綠電園區,我省兼具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與政策窗口三重優勢。我省風光資源富集且集中式、分布式開發條件優越,可為園區提供穩定、低價、零碳的“第一能源”。長期以來形成的電力裝備制造、重卡及煤焦化工副產氫體系,讓“綠電—綠氫—高端材料—終端產品”鏈條能夠就地成勢。國家“雙碳”戰略與歐盟碳關稅倒逼出口型企業尋找綠電洼地,我省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增量配電網和綠電直連等制度創新,正好把資源優勢和政策紅利轉化為招商吸引力。
記者了解到,我省按照“差異布局、分批實施、滾動推進”的總體思路,分三批在大同、朔州、忻州等8個市布局13個綠電園區試點。這些園區的產業涉及算力、電池產業鏈、固廢綜合利用、化工、鎂基產業、鋁基產業、銅基產業、煤基裝備制造、煤層氣裝備制造、綠色新型燃料、低空經濟等,可以說各具特色,各園區將立足自身優勢實施差異化招商,實現綠電與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我省將充分依托綠電園區優勢,用好綠電園區疊加增量配電網改革、國家碳達峰試點等支持政策,加快綜合能源智慧平臺、虛擬電廠、新型儲能等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培育綠電園區場景下的電力新業態。
張翔表示,“綠色能源+”與綠電新優勢,必將成為山西能源轉型的又一張亮麗名片。這不僅將全面提升山西的能源競爭力,更將向外界展示一個綠色、創新的“新能源山西”嶄新形象。
本報記者王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