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23
金秋時節,晉中大地沉浸在濃郁的秋意中。田野、果園宛如打翻的調色盤,繪就一幅幅“糧滿倉、果飄香”的豐收畫卷。
當秋分的太陽從東方升起,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也如約而至,農民朋友在豐收的時節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緊扣市委“156”戰略舉措,聚焦增加農民收入,守牢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糧豐沃野穩產能
走進晉中各縣(區、市),目之所及皆是飽滿的“豐”景。
在壽陽縣南燕竹鎮南燕竹村,連片的玉米如同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玉米棒掛滿秸稈?!澳闱七@玉米,顆粒多飽滿!今年雨水足、光照好,畝產肯定比去年高。”種植戶王海龍蹲在田埂上,隨手剝開一個玉米棒,金黃的玉米粒像珍珠般緊密排列。作為當地的種糧大戶,他托管了周邊六個村1萬多畝玉米地,從春播時的選種、耕地,到生長期的除草、施肥,再到如今的豐收在望,每一步他都記在心里。
禮贊豐收,致敬耕耘。沉甸甸的豐收,來自全市上下重農抓糧的堅實步伐和廣大農民、“三農”一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今年以來,我市堅決扛牢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378.92萬畝糧食播種面積、31.07億斤產量任務細化到村、戶、田,確保“種糧有面積、豐收有底氣”。在祁縣、昔陽、壽陽推廣20萬畝玉米有機旱作集成應用,介休、祁縣、太谷開展復種輪作3.97萬畝。面對春旱,市縣兩級科學調度各類水源,抗旱搶種,最大限度減輕旱情影響,為全年糧食穩產奠定基礎。冬小麥收獲面積9.86萬畝,單產351公斤,總產3.46萬噸,實現雙增長。太谷區“晉作84”小麥新品種畝產達807.03公斤,刷新了山西中部地區歷史記錄。
豐收的畫卷里,不僅有金色的糧食,還有瓜果的香甜、畜禽的興旺。晉中在穩住糧食生產的同時,壯大畜牧、果蔬、漁業產業,讓“菜籃子”更加豐富優質。
業興鄉村富民心
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太谷區小白鄉東里村是著名的壺瓶棗產地,3400多畝棗林碩果累累,紅棗如紅寶石般綴滿枝頭,香氣四溢。東里村黨支部書記喬石東介紹:“從9月19日開始收棗,25日進入高峰,國慶前后全部收完,這一個月,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p>
豐收的紅棗,還通過直播間走向了全國?!霸蹅儢|里村的紅棗,又脆又甜,順豐包郵到家,大家放心選!”鏡頭前,村民李杰拿著紅棗熱情推薦,詳細介紹著產品優勢?!懊刻炀退奈鍌€小時,9月9日開播,到現在已經賣了七八百單,粉絲還在天天漲,越忙越有干勁!”
左權縣拐兒鎮舊寨村的核桃園里,果農使用智能采果機,十幾秒鐘就能輕松采收一棵樹。“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推廣托管模式,核桃管理實現了規模化,省工又省心。”舊寨村黨支部書記崔世忠說,目前全村核桃種植面積達630余畝,今年青皮核桃預計能收65萬斤,帶來5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圍繞糧食安全和特色農業發展,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推廣良種良法,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農業生產向規?;藴驶?、品牌化轉型。祁縣東觀鎮成功申報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壽陽縣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到智慧農業應用,從特色種植養殖到農產品深加工,一系列舉措不僅讓農田“產出”更高,更讓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活力涌動美家園
初秋的和順縣松煙鎮南天池村,菊花正艷、氣溫宜人。村口老人們圍坐一圈談笑風生;游人漫步花間、拍照留念。近年來,通過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曾經寂靜的小山村,如今游客來來往往,民宿里笑聲不斷,農家樂炊煙裊裊,處處充滿生機。
祁縣昌源河畔的劉家堡村,依托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和王維文化底蘊,打造王維水墨小鎮,采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以土地、房屋等資產入股,與項目共同發展。
介休市坂地村堅持黨建引領、能人帶動,依靠企業支持,完成道路、管網、煤改電、外墻保溫、廁所等改造工程,建成黨群服務中心,成為“晉中市整村煤改電第一村”,2025年成功申報數字鄉村建設及綠色生態綜合養殖基地項目,打響了農旅融合名片,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村莊展現新顏、村民怡然自樂。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108元,增速5.1%,高于GDP增速0.9個百分點。
眼下,晉中各地的秋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豐收的喜悅不僅綻放在田間地頭,更映在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笑容里。隨著秋收、秋種、秋管各項工作的扎實開展,這片沃土正以滿滿的“豐”景,為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讓我們借豐收節之機,全面展示我市糧食豐收盛景、和美鄉村畫卷、農民幸福生活,激發晉中兒女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在青山綠水間續寫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華章。
記者 馮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