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經濟日報時間:2025-09-22
3月18日,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重點工程——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這條跨越太行山脈、總長770公里的雙回線路“電力巨龍”,建成后每年將輸送270億千瓦時清潔能源入京,為三晉大地能源革命樹立新的里程碑。
隨著“四交一直”特高壓網架建設提速,山西電網正加速向高效、智能、綠色方向升級。從雁門關換流站的智能運維到電力市場的指尖交易,從太行山間的銀線穿梭到京津冀的璀璨燈火,山西正以能源革命“排頭兵”姿態,為全國“雙碳”目標貢獻“晉電智慧”。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煤電資源優勢,著力優化電源和網架結構,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動電力產業轉型升級。
初秋時節,記者在晉能控股晉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同贏熱電三期項目建設工地看到,塔吊如巨人般矗立在廠區內,黃色吊臂在湛藍天空下劃出精準的弧線,將建筑材料穩穩落在作業面上;運載材料的工程車輛在環形道路上穿梭,工人們在一座座鋼筋水泥的“叢林”間揮汗如雨,這座能源巨擘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晉北大地上加速建設。
這正是我省優化電源結構的生動注腳。近年來,我省錨定“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發展方向,已建成投產6臺百萬千瓦級火電機組,“十四五”前四年共關停落后機組279.2萬千瓦。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1.51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8202萬千瓦,占比54.31%,60萬千瓦以上高效機組占煤電裝機的“半壁江山”。
在新能源領域,我省創新建立“優先交易+優先消納”機制,2024年全省新能源利用率穩定在97%高位,綠電、綠證交易電量分別達76.59億千瓦時、13.1億千瓦時,同比增幅超200%和370%;外送綠電規模75.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6.18%,位居全國第一,全年為新能源企業增收近4億元。
7月初,220千伏呂梁孝義園區輸變電工程投運,標志著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2025年15項主網迎峰度夏工程全面竣工。這批總投資14.5億元的重點工程,新增變電容量405萬千伏安、線路235公里,涵蓋從500千伏到35千伏各電壓等級,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了山西電網網架結構,顯著提升了電網供電能力與運行靈活性。
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電網薄弱縣(區)網架結構,形成省內500千伏“三縱四橫”為骨干網架,220千伏分七片環網運行,110千伏以下電網全覆蓋的供電網絡,讓優質電能直達田間地頭。西電東送調整系列工程全面投產,在運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和華北特高壓環網運行效率大幅提升,形成6回特高壓+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外送能力達3162萬千瓦。
作為全國首個正式運行的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山西電力現貨市場已正式運行超過一年,形成“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零售市場+綠電綠證”整體并進、“省內+省間”協同運行的電力市場體系,2.1萬余戶市場主體實現“指尖交易”,零售市場A級信用以上售電公司超過80%。2024年現貨交易電量2798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94%,市場化配置資源能力持續領跑全國。
8月1日用電晚高峰,山西電網首次實現47座儲能電站、16座虛擬電廠集中調度,雙向調節最大功率達225萬千瓦(新型儲能141萬千瓦、虛擬電廠84萬千瓦)。這場“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成功實踐,標志著山西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調度運行機制上邁出關鍵一步。
從煤電大省到新能源高地,從單一輸電到智能互動,山西電力產業正以“結構更優、網架更強、市場更活、綠色更深”的轉型成效,書寫能源革命的山西答卷。(記者 王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