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22
祁縣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
祁縣昌源河的碧波上,黑鸛掠水的翅尖劃出生態之美;和順“豹鄉田” 的阡陌間,谷穗飽滿的弧度漾開豐收之喜;介休微藻陽光房的光影中,點“碳”成金的智慧照亮轉型之路……秋日的晉中,正以山河為紙、奮斗為墨,執綠為筆,繪就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
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躍動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堅定步履;每一處風景都寫滿治污攻堅、生態修復、節水興水的實干擔當;每一片藍天都承載著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深厚情懷。
晉中,正以馳而不息的逐綠實踐,讓綠水青山可觸可感,讓“金山銀山”可感可及,讓幸福靠山可依可享。
守護青山綠水
全域發力繪就生態新畫卷
一泓清水,見證生態之變;一片藍天,映照治理之效;一方凈土,承載為民之心。
“以前村里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下雨滿街臭水;現在家家接管網,出門清水溝。”介休市義安鎮中街村村民趙良科笑著說。他的身后,蓄水池塘飛鳥嬉戲,文化墻上“鄉村振興村莊秀,情灑中街碧水流”的標語正是這個枕汾河而居的小村 “治水蝶變” 的真實注腳。
為確保“一泓清水入黃河”,介休市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清淤+生態治理”,改善人居環境,保護汾河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實現不見垃圾、不聞臭味、不聞怨聲“三不見”。中街村黨總支書記趙鵬說:“全村生活污水匯入處理站凈化后,與雨水一同注入生態池塘,實現‘家家接管網、戶戶享清流’的蛻變,處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村里綠化,也可輸送到附近的企業再利用,不讓一滴污水入汾河。”
水的故事,在介休深層延續。從城市到鄉村,從工業到農業,一場“節水革命”正深刻改變著這片土地:
田間地頭,智能噴灌機器人實現精準滴灌,讓每一滴水都用在關鍵處;
介公路學校將水資源循環利用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深化生態綠色校園體系建設;
介休市緯二路的金泰府小區供暖從再生水中提取熱源,有效節省地下水開采;
……
這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介休模式”,也是貫徹落實市委書記常書銘在專題會議上提出的“準確把握晉中水情市情的基本特征,全面系統做好治水興水節水文章,努力打造介休‘四水四定’先行區”的有力實踐。
介休全力做好“水文章”的動人故事,是晉中治水惠民的生動縮影。循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我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踐行使命擔當,全面投身汾河流域綜合治理,“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全部開工,讓母親河重煥生機、碧水長流。系統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市委書記、市總河長常書銘,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劉星共同簽發總河長令——《關于深入開展母親河復蘇與幸福河湖建設專項行動的決定》,守護每一條河流,滋養每一片湖泊,創建瀟河晉中段、榆次涂河、榆社云竹湖、昌源河祁縣段、壽陽白馬河、左權柳林河6個幸福河湖,探索北方季節性河流創建幸福河湖晉中樣板。黃河流域10個縣(區、市)全部建成節水型社會達標縣。
除了治水興水節水,我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市城區空氣改善率全省第二,國考斷面水質穩定改善,和順縣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色版圖正在持續擴張,呈現出藍天白云常相伴、碧波流水繞城鄉、山川凝翠萬物蘇、一方凈土安民心的生態畫卷。
轉化“金山銀山”
多元路徑激活發展新動能
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
市委書記常書銘在左權調研時提出“深挖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積極開拓鄉村生態價值轉換途徑,統籌鄉土風情、民俗文化傳統建筑、田園風景等,構建鄉村多業態集聚供給體系,以生態產業化推進綠色發展,讓‘生態增綠’與‘群眾增收’有機統一”等系列要求,為我市進一步走好綠富同興“晉中路徑”指明了方向。
作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左權清漳河蜿蜒而過,美麗如畫,吸引著晉中學院、太原師范學院等師生前來進行寫生創作,帶來了人氣,也帶來了“錢景”,讓生態價值在畫筆下轉化為發展動能。
“這生態飯吃得香,還能和華北豹做鄰居!去年光靠這田,全村人多賺了12萬元。”和順縣馬坊鄉小南溝村村民梁中堂,站在“豹鄉田”里,望著豐收在望的莊稼,臉上漾開了花?!氨l田”采用生態友好型種植方式,不僅為華北豹保留了棲息地和生態廊道,還通過“土地流轉金+管護工資”讓村民收入翻番。同時,借助“豹豹星球”IP推廣,助力特色農產品闖市場,實現“護豹”與“富民”雙贏。
在和順縣南天池村,以“生態佳”謀劃“生態+”,把“牛郎織女”文化融入生態旅游,打造文化園核心景區,新建牛郎街、織女街等景觀,開發 “喜服”“喜繡” 等文創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生活“節節高”。
“生態+科技”的探索實踐也精彩無限!
在介休安泰集團的微藻養殖陽光房內,上演著變“碳”為“藻”的奇跡。這里,國內首臺套CO2捕捉、制藻等設備滿負荷運轉,先進的監測設備實時把控藻類生長情況?!斑@是我們的‘黑科技’——NPS系統,它能夠深度降解燃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氫,再次捕捉粉塵重金屬,獲得潔凈的CO2作為微藻的生長基,經光合作用,生產出高附加值、高營養價值的藻粉。”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亮介紹,該項目開創了國內微藻固碳先河,實現了經濟與環保共贏。
生態修復與產業增收的雙贏故事在昔陽縣三都鄉三都村精彩演繹,面對土壤結構受損、煤矸石堆積等突出問題,當地創新采用“煤矸石+菌草”模式,實施500畝菌草試驗種植項目。項目負責人李慧明表示:“該項目可吸納40名村民務工,人均年增收8000至1.2萬元。我們將編制《礦區菌草復綠技術手冊》,推廣至更多礦區和生態修復項目中,助力復墾土地高效利用,為北方類似礦區提供樣板。”
在和順藍晨環??萍加邢薰镜纳a車間,建筑垃圾進入生產線,經過破碎、篩分、成型等工序,變身成整齊美觀的環保磚塊,為循環經濟注入新動力。
從農田到車間,從山間到河畔,我市創新多元轉化“金山銀山”,奏響了晉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樂章。
筑牢幸??可?/strong>
生態惠民共享怡然美生活
綠水青山映初心,“金山銀山”惠民生。我市將“兩山”理念融匯于發展血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讓“綠水青山”的紅利直抵人心,筑牢人民群眾的幸??可健?/p>
如今,“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從美好愿景變為日?,F實,“口袋公園”、特色游園遍布城鄉,串珠成鏈,連接起愈發生態宜居的生活空間。
榆次區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這座“天然氧吧”以高達80%的森林覆蓋率和豐富的負氧離子,成為市民康養休閑的好去處。“坐纜車看林海,走玻璃棧道觀景,來一次‘森呼吸’,這種感覺太美妙了!”來自太原的游客田麗媛沉醉其中。
在濕地岸邊,“觀鳥賞景、樂享自然” 成為新的生活方式。祁縣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水波瀲滟,草木蔥蘢,“鳥中大熊貓”黑鸛成了“常客”,它們時而低頭覓食,時而展翅飛翔,引得市民與游客駐足拍照。榆次瀟河濕地公園、左權清漳河濕地公園入選山西省觀鳥線路圖,人們沉醉于鳥鳴天籟,樂享美好生活。
在鄉村民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新內涵。昔陽縣大寨鎮郭莊村千余畝水域碧波蕩漾,“水云間”精品民宿內,游客品茶觀鷺,孩童環湖嬉戲,展現出一幅“推窗見水、開門見綠”的生態畫卷。郭莊村以“村庫聯動、以水興村”,走出一條生態賦能、業態創新、群眾共享的綠色低碳村莊發展之路。郭莊村黨委書記毛瑞濤介紹:“我們優先吸納本村勞動力就業,對農產品實行‘保底收購+溢價分成’模式,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產業鏈增收?!?/p>
同樣,在榆社縣云竹湖畔,村民梁利一家熱情招待游客。“好生態就是我們的‘金飯碗’!”他笑著說。依托云竹湖生態修復帶來的美景,他家開起的特色民宿,生意越來越紅火。
山川秀美,萬物并育,和諧共生,和美永續。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三只優雅靈動的疣鼻天鵝在瀟河濕地公園起舞,這是我市首次記錄到疣鼻天鵝的蹤跡,填補了我市該物種觀測空白;四只新成年華北豹個體被捕捉到珍貴影像,其中編號HS2502M的雄性豹,其蹤跡已擴散至和順縣城北部的麻衣山區……這是晉中生態持續改善的生動證明,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注腳。
逐綠前行謀發展,生態賦能向未來。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強調,要扎實做好生態環保工作,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做好治水興水節水文章,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加快建設美麗晉中。晉中正錨定目標、鉚足干勁,全域發力繪就青綠畫卷,繼續書寫更多動人的“生態共富故事”。
記者 李曉雯
攝影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