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22
晉中市委黨校 田 琦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結構加速轉型,“三新”群體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社會發展和治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加強“三新”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推動基層治理的內在需求。
截至2024年底,晉中市“三新”群體已形成覆蓋4021個新經濟組織、526個新社會組織、124個新業態就業群體的龐大體系,其中新經濟組織占比近80%,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晉中市在推進“三新”群體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仍面臨多重結構性矛盾和現實挑戰。這些問題既涉及組織覆蓋的“最后一公里”,也反映出傳統工作模式與新興領域特性的深層沖突,破解“三新”群體思想政治工作難題,需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構建“數字化、分眾化、協同化”的新型治理體系。
一、構建“數字孿生”的黨建體系
建設開發集黨建宣傳、學習教育、組織管理、互動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如APP或小程序,方便“三新”群體黨員隨時隨地參與黨建活動。整合信息資源,匯總“三新”領域黨組織和黨員信息、黨建工作動態、政策文件等,建立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為開展精準思政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實現組織覆蓋、黨員管理、服務需求的實時監測。
二、創新“線上+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一是豐富線上學習資源,通過制作短視頻、動漫、VR體驗等多樣化的數字學習內容,以生動形式傳播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滿足“三新”群體個性化學習需求。二是開展線下培訓活動,通過微課、場景教育等方式,打破時空限制,定期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培訓,如在平遙古城、平遙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館等文化地標開展“行走的黨課”,將黨的創新理論與非遺文化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完善“雙向賦能”的激勵機制
完善“三新”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激勵機制,結合群體特點強化正向激勵。如政治激勵、關懷激勵等,通過突出政治榮譽激勵、優化黨員發展機制等方式,強化“三新”組織群體身份認同。如開展“‘三新’領域先鋒黨員”“紅色工匠”等評選,通過媒體宣傳、事跡報告會等形式樹立典型,增強黨員榮譽感;解決“三新”組織群體的現實需求與情感歸屬。如為快遞員、網約車司機提供免費體檢、意外保險、子女暑托班等。
加強“三新”群體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基層黨建的創新課題,更是推動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路徑。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創新理念與手段,將思想引領、利益協調、服務保障有機結合,真正實現“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