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9
山西銀圣科技有限公司回轉爐煅燒車間。 通訊員 薛剛 攝
講述人|山西銀圣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 郭毅
前陣子到寶武集團青山基地,車間智能檢測屏上數據實時跳動——用山西硅鋼級氧化鎂生產的硅鋼片,鐵損值穩定在0.82W/Kg,磁感應強度超1.95T。車間工程師笑著說:“現在不用再盯著‘花臉’鋼片發愁,國產氧化鎂比日本進口的還靠譜!”這話聽得我心里暖,要知道,幾年前想突破核心技術封鎖,打破進口氧化鎂的壟斷,是件難如登天的事。
那會兒國內高端取向硅鋼生產,全被日本進口氧化鎂“卡著脖子”。我去下游企業調研,??吹焦こ處煂χ扛膊痪匿撈瑖@氣:“進口貨不僅每噸貴好幾千,配液時分散性還差,供貨周期都得看人家臉色?!碑敃r,國內雖有兩家企業嘗試生產,可產品性能跟不上,高端市場根本擠不進去。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技術團隊當時就憋著股勁:“憑啥好材料只能靠進口?咱必須用技術邁過這道坎!”
為破局,我們第一步就搭建了“產學研聯盟”。2020年,公司聯合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南京高淳建起第二研發基地,還與上海交大、寶武研究院專家深度合作。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圍著電子顯微鏡觀察氧化鎂顆粒形態,用激光粒度儀反復調試粒徑分布,光專用粘結劑配方就試了上百次。為攻克“重質硅鋼級氧化鎂制備”難題,團隊連續幾個月泡在實驗室,常常凌晨還在盯著反應釜溫度曲線調整參數,累了就趴在桌上歇一會兒,最終讓顆粒均勻度提升40%,流動性達到國際標準。2023年,這項技術還拿下了國家發明專利,成了打破壟斷的關鍵“利器”。
在此期間,研究員們始終咬牙堅持,當樣品顯露成功苗頭,又將實驗參數轉化為標準化生產流程,深入生產一線,和工程師、技術工人一起破解從“克”到“噸”的放大難題。反復測試下,終于實現從“樣品”到“產品”的跨越。
我們還針對不同客戶需求,與寶武、首鋼協同研發定制產品:給武鋼研發QL型硅鋼鎂,將雜質含量控制在0.001%以內;給首鋼研發S1型,專門優化涂覆均勻性。同時,我們直接對接下游客戶,化身技術顧問與解決方案提供者,傾聽市場聲音,解讀產品性能,根據客戶反饋快速迭代優化,讓產品不僅“造得出來”,更“用得順手”。
2023年,公司高等級薄帶硅鋼專用氧化鎂通過批量試用,性能優于日本進口產品,徹底打通“從樣品到產品”的最后一公里,獲得市場準入認可?!巴ㄟ^的那一刻,我們整個研發團隊都沸騰了,日夜努力有了成功,也為咱中國人爭了口氣。”
這幾年,創新成果也跟著不斷冒頭。到現在,公司已有10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技術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還參與制定了黑色冶金行業《取向電工鋼用高溫退火隔離劑》標準。如今,全球8家同類生產商里,咱的硅鋼級氧化鎂國內市場占有率超70%,2024年銷量1.2萬噸、收入破3億,同比增長36.5%,曾經的“卡脖子”領域,現在成了咱的“護城河”。
記者 范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