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7
梨農分享致富經。記者 曹偉 攝
滿園掛果喜豐收。記者 曹偉 攝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榆社縣河峪鄉前莊村的梨園里,清脆的“咔嚓”聲已然響起。
果農王林維穿梭在果樹間,熟練地摘下一顆飽滿的酥梨,在衣角蹭了蹭遞過來:“你瞧這果子,皮薄、汁多,咬一口就知道有多脆甜!”
陽光下,金黃的酥梨泛著誘人的光澤,剛咬下一角,清甜的汁水便順著指縫往下淌。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前莊酥梨的“底氣”——獨特的土質、充足的光照與較大的晝夜溫差,孕育出這皮薄、汁多、脆甜的好果子。
提起種梨的歷史,64歲的王林維停下手中的活計,眼里泛起光:“我打記事起,就跟著大人在梨園里轉,到現在已經有50多年了,咱村113戶人家,家家戶戶都種梨,少則五六畝,多則二十畝。我是看著小樹苗一棵棵長成了大樹。”
這果肉細膩、甜度十足的酥梨,不僅征服了本地人的味蕾,更遠銷澳大利亞、香港等地。“外國人嘗了都夸口感好,說這哪是普通酥梨,分明是‘金蜜’梨!”王林維的語氣里滿是自豪。
靠著“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干”的韌勁,前莊酥梨一步步打響了名號。2008年,前莊酥梨拿下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還注冊了“前莊金蜜”品牌。如今,前莊村梨產業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年產梨400余萬斤,產值超600萬元,更攢下了一大批“回頭客”。
每到收獲季,除了本地客商,安徽、河南、山東的客戶都會循著“酥梨出前莊,香譽滿天下”的口碑,直接開車到地頭收購。
“根本不愁賣,都是老客戶找上門!咱這口碑,是實實在在種出來的?!蓖趿志S守著自家的十七八畝梨園,從開春施肥、病蟲害防治,到夏季疏花疏果、給幼果套袋,再到秋天摘梨,冬季修剪枝條,一年四季的忙碌,只為守護這份“無公害、品質好”的招牌。
近年來,榆社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酥梨產業上持續發力:舉辦梨花節擴大影響力,設立種植示范基地,推動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蹚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富民新路徑。在前莊的帶動下,河峪鄉酥梨種植面積達到了2000余畝,全縣更是擴展到5000余畝。
為進一步延升酥梨產業鏈,促進農民增收,河峪鄉還將借云竹湖開發的機遇,引進能人大戶,開發酥梨功能食品,走農旅融合的路子?!拔磥恚@里將集種植、觀光采摘、垂釣休閑等功能于一體,打造循環旅游經濟帶。”河峪鄉黨委書記楊偉信心滿滿,“讓游客既賞湖光山色,又嘗榆社酥梨,體驗田園樂趣,把酥梨產業和鄉村旅游綁在一起,讓鄉親們的錢袋子更鼓!”
如今的榆社,山圪梁上、湖水邊、田壟間,處處可見梨樹的身影。
夕陽西下,梨園光影漸柔,連片的梨樹枝頭掛滿紅色紙袋,遠遠望去像綴滿了小燈籠?!斑@梨啊,就是咱村的‘金疙瘩’,靠著它,日子肯定越來越甜!”望著這片梨樹,王林維眼里滿是盼頭。
記者 馮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