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7
李偉江
城市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呈現。綠色發展不只是種樹治水,更要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走在市城區的大街小巷,不經意就能遇見一個個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它們出現在小區的邊緣、街角的空地,甚至是一棟老樓的前后,雖然不大,卻真正成了居民觸手可及的“小確幸”。
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城區閑置用地、小區外圍的小片空地、雜亂舊市場等區域,見縫插綠,升級改造,建設了100余個“口袋公園”。這些“小而美”的小綠地、小公園,不僅刷新了城市顏值,更成了承載歡笑與溫情的小綠洲。孩子們開心玩耍,老人們坐在長椅上曬太陽、聊家常,處處祥和明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晉中市城區公園綠地面積達1041.04萬平方米,人均公園面積達11.36平方米。其中,也有這些小公園的一份功勞。
小公園的建設提升了社區生活的品質。像榆次區錦綸宿舍一區這樣的老舊小區,原本設施陳舊、環境一般,如今被幾個“口袋公園”溫柔環抱。加之幾年前,市政府對這里進行了改造,統一粉刷了黃色外墻、更新了水電暖氣管道,讓曾經老舊的低層住宅成為居民眼里的“小別墅”。一位老住戶說,出了家門走過石階就進入公園,幸福感滿滿。這種“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體驗,正是城市更新中最具溫度的一筆。
在城市發展中,大型公園、濕地和綠色廊道等綠化地標,彰顯著生態建設的氣度與品質,但真正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的,往往是這些家門口的小公園。它們以更親民、更便捷、更有煙火氣的特質,成為“十五分鐘生活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口袋公園”規模雖小,卻承載著多重功能。它們是城市的“微綠肺”,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是社區的“活力場”,促進交往、拓展人際;更是普通人生活中的“小確幸”,用一片綠意撫慰心靈,消除勞碌。
這些小綠地、小公園,不需要大拆大建,而是以溫柔細致的“嵌入”方式,實現土地的精巧利用和城市的微更新。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民之所向,當生態建設的大方向與百姓的小幸福有效連接,讓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走向更綠色、更宜居的誠意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