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6
9月9日,記者走進平遙察院博物館,還未見到李亞平本人,便聽到了院內傳來的講解聲。只見她手持擴音器,正在為參觀者詳細講述中國古代優秀監察文化及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紀檢監察工作和反腐敗案例。
作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平遙縣廉政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平遙察院博物館館長,李亞平扎根基層30年,以實干擔使命,將廉政文化與黨的創新理論傳遍平遙的各個角落,把理論之花種在了古城墻之下。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講就要去到哪里!”
“李亞平呀,不是在宣講,就是在宣講的路上!”
當問到“李亞平在哪里?”這個問題時,熟悉她的人總是這樣回答。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講就要去到哪里!” 這是李亞平最常說的一句話。
為了讓基層廣大人民群眾準確認識、了解、掌握黨的創新理論的內涵實質、精神要義、實踐價值,李亞平組織了一批又一批宣講骨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軍營開展理論宣講。她還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作用,帶頭錄制宣講視頻,全方位、立體化、多渠道提高基層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水平。
田間地頭、農家小院、樓宇科室、校園教室、軍營連隊、工地車間……到處都留下了李亞平激情昂揚的宣講聲,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在李亞平的帶動下,平遙察院博物館被全國各地50余家單位確定為基層理論宣講示范點、廉潔文化陣地、黨員教育示范基地、黨校系統現場教學點、思政實訓基地等,一座理論與政策、政府與百姓之間溝通的橋梁就這樣拔地而起。
“有創新,才能潤人心?!?/p>
“怎么才能保證理論宣講有特色、有成效?我認為一定要創新宣講方式,創新話語體系,讓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愿意聽、喜歡聽、聽得懂,有創新,才能潤人心。”李亞平在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時頻繁提及“創新”二字。
在她看來,做好新時代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的關鍵,就在于用喜聞樂見、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宣講方式,實現話語轉化,進一步提高理論宣講的吸引力。
為此,李亞平反復研讀重要文獻、新聞評論,虛心向業內智庫專家、地域文化專家請教,不斷探索黨的創新理論與紅色文化、晉商文化、廉潔文化的關聯點,研發創編了一套獨特的宣講課程。
在平遙察院博物館內,她設置了廉影拍拍、廉音說說、廉聲朗朗、重溫入黨誓詞等參觀學習環節,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博物館講解員、護展員的積極性,開設“廉潔小劇場”“紅色故事會”“薪火快板書”等板塊,為靜態的博物館賦予了豐富的內涵,讓理論宣講變得更加鮮活。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p>
李亞平深知,要讓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就必須變“獨角戲”為“大合唱”。
“做好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理論功底深、宣講技巧好的理論宣講人才,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崩顏喥秸f道。
多年來,李亞平通過言傳身教,帶出了許多高素質的理論宣講人才。如今,她帶出的隊伍,分別在全國、省、市、縣理論宣講大賽上以及少先隊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殊榮。除了積極培育和推送國、省、市、縣四級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宣講人才,李亞平還打造出了一支可移動的宣講輕騎隊,越來越多的百姓宣講員、博物館講解員、護展員在她的帶領下,利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平遙話說新思想”的形式進行宣講,有效提高了理論宣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此外,李亞平還與鄉村、社區文化站點聯手,用基層力量反哺基層;與大中專院校合作,建設了一批宣講人才孵化室;與中小學研學實踐活動結合,通過開展“種子”工程、“幼苗”工程,培育“小小理論宣講員”。
心懷信仰,深耕不輟。李亞平以實際行動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將黨的創新理論與廉潔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平遙的每一寸土地上,讓理論之花在古城墻下絢麗綻放。
記者 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