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昊
在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的太重榆液生產車間內,一臺直徑不足30厘米的金屬元件智能比例閥,正以100毫秒的極速響應精準調控著液壓系統的壓力與流量。這個曾長期依賴進口的“液壓神經中樞”,如今由太重榆液技術團隊自主研發,數千臺產品已完成下線測試,實現了比例閥液壓裝備領域從技術追趕到行業領跑的跨越。
三年攻堅:
從技術封鎖到國際領先
2021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智能化轉型加速,但智能比例閥市場被國外企業高度壟斷。進口產品不僅價格高昂,其核心參數更是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皣猱a品響應時間120毫秒,我們要做到100毫秒以內,必須在材料、結構、算法上全面突破?!奔夹g質量中心負責人李廣珍回憶道。
產學研團隊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歷經數百次試驗迭代,最終將響應時間壓縮至100毫秒,線性度穩定控制在3.8%,而國際先進水平為4%。同時,創新采用等效加速實驗法,將可靠性測試周期從數年縮短至數月。這些突破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更讓中國液壓裝備在全球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作為太重集團旗下“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太重榆液的變革遠不止于單一技術突破。在“十四五”期間,公司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通過“傳統行業減量提質、戰新產品增量擴能”策略,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技術升級驅動高端化,電液比例閥、伺服閥等智能產品逐步替代進口,在工程機械領域滲透率持續提升。項目建設落地見效,油缸項目、鑄造產能提升項目實現產量大幅增長,20萬支高性能液壓油缸、3萬臺(套)液壓系統的年產能支撐起多元化市場。海外市場加速拓展,東南亞基建需求帶動液壓設備出口,柱塞泵、葉片泵首次打入印度、埃及市場。
太重榆液先后為“863”項目、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項目提供配套,如今,更以“精細化、國際化、高端化、智慧化”為方向,向全球一流液壓企業邁進。
改革密碼: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創新”
太重榆液的成功,源于一場覆蓋技術、管理、市場、營銷的全面變革??己朔峙渥鲋笓],全員量化績效考核體系,讓效益、業績、貢獻與收入直接掛鉤,激發全員創新活力。聚焦行業做引導,本部系統板塊簽訂福建九龍江北溪水閘工程等千萬級訂單,元件板塊在塑機、熱流道行業收入大幅增長。 生產增效做保證,元件齊套率超96%,鑄造板塊實現雙線運行,采購成本大幅下降。 技術質量做服務,完成154項非標產品開發,用戶反饋的問題通過優化得以解決,新增六西格瑪黑帶人才推動質量躍升。
“考核分配機制改革后,員工主動優化工藝的場景已成為常態?!本C合管理部部長褚國棟感慨道,太重榆液正以自主創新為刻刀,精心雕琢著高端裝備制造的新生態。
時代答卷:
傳統產業的“新芽”與“硬支撐”
在太重榆液的展廳里,一枚枚刻著“國產替代”印記的液壓元件,記錄著中國制造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軌跡。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不僅為三峽工程、衛星發射等國家重器提供“強心臟”,更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面向未來,太重榆液將秉持“用戶至上,效益導向,以人為本,對標一流,改革創新”的核心價值觀,以技術自主化、產品國產化為使命,在高端液壓裝備的賽道上持續突破。正如李廣珍所言:“每一個0.01秒的響應提升,都是中國制造向全球價值鏈頂端攀登的腳步?!?/p>
從小比例閥到大產業,從技術突圍到系統創新,太重榆液的實踐印證了一個真理,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下,傳統產業同樣能通過技術革新“老樹發新芽”,成為推動中國制造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