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3
喬利生
通過精確測量,我的菜地共計33㎡,按農村畝制折算,正好五厘地。能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擁有這么一塊私人小菜地,實在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
有人說,農耕文明始于墾荒。不錯,不論是萬頃良田,還是沃野千里,起始都是一镢一鎬開拓而來。我修田種菜,首先圖的是觸手可及的收獲,其次是打發下班后的無聊時光,還能鍛煉身體。
開墾這33㎡菜地并不容易,我像寶貝一樣侍弄它,傾注了大量心血。我的菜地堅決不用化肥和農藥,肥料是從農村羊圈里拉回來的羊糞,種子是專程去省農科院買來的優質種子。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往菜地跑,周末和假期更是整天“泡”在地里。我把這33㎡菜地分成若干小塊,種上了各式蔬菜:黃瓜、茄子、西紅柿,菠菜、油菜、卷心菜……凡市場常見品種,我幾乎都試種了一遍。買種子、購秧苗、選農家肥、鋪地膜、插架桿,需要什么就添什么,早已不去計較投入與產出是否成正比。
春天最是忙碌。蔬菜栽種方式和生長期各不相同,有的要撒種,有的需移苗。從撒下種子的那一刻,它們就成了我的牽掛。澆水、松土、除草、插架,我每天要來“打卡”好幾回,有時干脆蹲在地壟上看,一看就是大半天,仿佛能聽見菜苗鉆出土壤的聲音,看著種子萌芽、子葉由黃轉綠、幼苗一天天抽高,在雨露滋潤與春風吹拂中快樂生長。
到了夏天,園中蔬菜競相生長,更是成了我難以割舍的牽掛。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園子里,圍著這33㎡菜地轉來轉去,用目光撫摸每一株翠綠,用鼻子輕嗅每一縷清香。每一棵苗、每一串果、每一片葉、每一朵花,我都要細細端詳幾遍。小菜園美極了,茂盛鮮嫩的葉子把地遮得嚴嚴實實,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黃瓜爬蔓,豆角破土,一派朝氣勃勃、綠意流淌的景象。青菜、卷心菜、油麥菜,被晨露洗得油光锃亮;西紅柿泛紅,黃瓜掛翠,在人字棚架上隨風輕搖;白生生的菜花仰起圓臉,迎著朝陽瞇瞇笑。人們常說綠色養眼,而我卻覺得,綠色更養心。
秋天,是收獲的時節。我的“大雜燴”菜園迎來了全面的成熟,西紅柿像一盞盞紅燈籠,扁豆似一只只兔耳朵,黃瓜翠綠頂花帶刺,豆角在綠蔭間垂下修長的身影。彩椒如同調色盤上的顏料,為菜園添上一抹絢爛;茄子紫得透亮,白蘿卜個子特別大。小菜園碩果累累,自家根本吃不完,于是鄰居、朋友也都分享到了這份新鮮。
冬天,北風呼嘯,萬物凋零,大地枯荒。而我的33㎡菜地并未沉寂,我又種上了耐寒過冬的菠菜、小蔥、香菜。于是這片小菜園依舊綠意盎然、生機不減,點綴著蒼涼季節中的大地。
在鋼筋水泥構筑的“樓林”之間,能擁有這么一塊綠洲,堪稱現實中的“世外桃源”。當然,若說種菜僅僅是為收獲,其實并不完全。從經濟賬上算,種菜的開支早已超過買菜,所付出的辛勞也遠大于收成本身。而我種菜,更是為了調節,是工作之外的放松。
快樂是一種境界,幸福是一種追求。這33㎡的菜園,我日日予它照料,它年年報我以春光。我繞園低徊,流連不去,而它回饋我以生活的朝氣。我知道,它是我親手澆灌的春天,它許諾我在夏天收獲,在秋天積攢希望,在冬天儲備溫暖。而它,也必將在下一個春天如約歸來,釋放愛意,綻放芬芳,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