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3
王玲花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活在自己的熱愛里。”熱愛始終是支撐我們向前的力量。因為熱愛,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因為熱愛,我寫了這篇散文。
我熱愛生我養我的故鄉,它位于汾河岸邊,它是我創作的根基,是我記憶的載體,也是我永遠走不出的眷戀。它給予我遼闊無邊的寫作空間,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有些傳統文化,在時代的沖擊下,漸漸被冷落,被淡忘,被邊緣化,比如剪紙、晉劇、打鐵花等。這總是讓人憂傷,好在總有一些熱愛與堅守、倔強與執著,像滔滔河水,奔騰于精神的河床上,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且生生不息。
晉劇,作為山西地方戲曲的代表,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我目睹它由盛到衰、由巔峰跌落谷底、由輝煌走向沒落。我懷念以前戲臺的繁華勝景、臺下浪涌般的看客和號子似的喝彩。我更痛心它的漸漸淡出。創作這篇散文,源于我對晉劇的深厚情感,源于我對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交織的思考。
《半個伶人》中的小姨,一介村姑,半個伶人,歷世事滄桑、經潮起潮落,秉承從藝癡心,沉迷戲臺夢想。一個愛字,便是無限:時間、精力、青春,乃至一生。她的倔強與執著,既是她個人的性格使然,也是晉劇獨特魅力的表象。小姨是個體,又是群像,是晉劇愛好者的代表,是時代的縮影,也是晉劇在某個時段興盛的有力證據。在寫作過程中,我將她的命運與晉劇的興衰交織,通過她個人的經歷,折射出晉劇的浮沉命運。從而喚起人們對熱愛與堅守的肯定、對文化傳承者的敬意,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思考。
我一直認為,細節會讓散文有生命質感。我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呈現畫面,比如小姨年輕時在汾河邊吊嗓子;晚年在村文化室演唱等。我試圖通過這些細膩的生活場景,讓讀者感受到小姨自身價值體現時的喜悅,以及晉劇的溫度和力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熱愛的力量,足以讓我們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意義,在苦痛中得到慰藉,在逼仄的生活縫隙里窺見光亮。熱愛,它可抵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