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9-13
前幾天下樓,忽然看見一個老人,我們彼此都認出了對方。他喊了我一聲名字,我脫口而出:“根林大爺!”大爺86歲了,腰身依舊如當年一樣挺直,只有頭頂的白發像風中的蘆葦隨著秋風擺動著。
看到他,我一下子說不出話,思緒飛回30年前。那時村里吃水是個大問題,家家戶戶都要去挑水,少說往返也得半公里。扁擔壓在肩上吱呀作響,每日清晨和黃昏,人們都踩著蜿蜒小路走向水井,身影被扁擔壓成一彎,彎彎的月亮。
根林大爺那時剛從太谷醫療器械廠退休,老家是新五科村的,所以經常會回老家去轉轉,目睹了鄉親們吃水困難的情形,眉頭緊鎖在眉宇之間。為此,他決定為村里引進自來水。此后,他便日日跋涉在溝壑山梁之間,四處打聽,尋訪水源,不知踏破了多少雙鞋底,終于找到了合適的地方。接著,他又一家家去說,一戶戶去勸,把全村人松散的心聚攏到一塊,大伙兒跟著他干起來。洋鎬與鐵鍬開始在山野間揮動,一鍬土,一塊石,一段溝渠便緩緩向前延伸。最后,那清亮的水流,終于順著管道流進了新五科村每一戶人家的水缸里。扁擔吱呀聲,從此在村里絕跡了。
新五科村的水通了,根林大爺并沒有停歇,他的目光又投向了鄰村岔口村。他重新踏破溝溝坎坎,最終在十幾里外一條荒僻的山溝里覓得一眼好泉。于是,他又一次站在岔口村人面前,話語簡單卻誠懇、炙熱。村民們被他急迫的心點燃了,紛紛拿起工具,跟著他再次開赴遠山。
那年我大約十六七歲,也跟著投入這場引水之戰。我們使用的不過是鐵鍬和洋鎬,可那時渾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二十分鐘便能挖出一條合乎標準的溝渠。即使夏日酷熱難當,汗水滴進腳下的泥土,瞬間便蒸騰不見。遇到大石擋路,我們也會合力撬動,溝渠塌方,便重新挖過。根林大爺日日奔走于山野之間,他的身影從這頭出現,又在山梁那頭隱沒。大家看在眼里,心頭便有一股清泉涌上心頭,沒有誰再喊一聲苦,抱一聲怨,只聽見山野間響徹著鐵鍬與洋鎬的碰撞聲。
大約經過半年的苦戰,清冽的泉水終于順著水管流進了岔口村的家家戶戶。水嘩啦啦涌進缸里的那一刻,根林大爺露出了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笑容。那水清澈照人,映著一個村莊汗漬斑駁的臉龐,也映著根林大爺溝壑縱橫卻異常明亮的眼睛。
30年時光如水塔里溢出多余的泉水,如今樓下重逢,大爺腰桿依然筆直。歲月卷走了很多,但這滿頭霜雪的老者,卻如一道不竭的山泉,仍在我記憶深處汩汩流淌。我想,所謂“好人一生平安”,大約就是像根林大爺這樣,以一己之誠引活水于大地,于是大地便以深長的歲月回贈雪亮的銀發與清亮的眼神。
宗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