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12
張萍
在晉中市合一文化園里,一場特別的宣講正在進行:AI數字人用方言動情重現左權將軍的家書,許多觀眾不禁紅了眼眶。這一幕出自晉中市“同心圓”宣講團團長、文化園創辦人張萍的精心策劃。8年來,她帶領團隊開展宣講1000余場,覆蓋受眾超50萬人(次),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帶著熱氣”走進千家萬戶。
搭建理論與大眾的“連心橋”
“理論宣講不能是‘隔空喊話’,得讓群眾聽得懂、愿意聽、記得牢?!边@是張萍創建“同心圓”宣講團的初心。她很早就意識到,傳統宣講往往是“臺上講得口干,臺下聽得犯困”,群眾參與度低,理論難以真正落地。在晉中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委講師團的支持幫助下,她決心搭建一座連接理論與大眾的“連心橋”,把宏大敘事轉化為家常語言,讓不同群體在共情共鳴中繪出最大“同心圓”。
建團之初,張萍便明確,宣講必須走出報告廳、走進生活場景。她打破“宣講只是專家事”的定式,積極吸納一批來自不同領域、有感染力、善于表達的成員,包括黨外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如企業家、非遺傳承人、退休教師等。如今,在她的努力下,一支“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多元化宣講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推動宣講向基層延伸
如何讓“同心圓”的宣講是動人的、是具有感召力的,她提出“讓宣講回歸生活現場”,把課堂搬到文化園、社區、村鎮,甚至樹蔭下、板凳上,用真實的故事和樸實的語言,讓政策解讀不再“飄在天上”,而是真正扎根生活。
在謀劃層面,她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逐步構建起“總站—分站—小微站點”三級宣講網絡,推動宣講向基層神經末梢延伸。她還計劃培養更多“帶露珠、沾泥土”的基層宣講帶頭人,讓黨的聲音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內容層面,從“被動聽”到“主動參與”。張萍深耕本土文化,組織開展一縣一主題的“同心直通車”巡講活動,同時推出“重走長征路”“清廉多米諾”等互動體驗項目,讓群眾深刻理解“人民為什么選擇共產黨”,把單向灌輸變為共情共鳴,真正讓宣講入腦入心,讓理論扎根基層。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
為了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入腦入心,張萍在宣講工作中展開多維度創新。
創新宣講主體,從“一人講”到“眾人講”。張萍把越來越多的人從“聽眾席”請到“講臺前”。她推動企業家、非遺傳承人、新農人等紛紛走上講臺,結合自身經歷講述政策帶來的真實變化。不少企業家從“聽課人”變成“主講人”,一邊宣講惠企政策,一邊直播助農銷售,實現理論宣講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
創新技術手段,從“傳統式”到“數字式”。為提升宣講的感染力與覆蓋面,張萍打造“同心圓數字宣講體驗館”,借助全息技術將各縣金牌主持人“變成”AI宣講員,推出“現代科技+方言解讀”模式。線下宣講同步推送“學習強國”圖解視頻,線上直播開設“方言彈幕”,實現虛實空間的無縫銜接,讓群眾在沉浸式體驗中感知理論溫度。
如今,“同心圓”已從一個人發展為一個團,從一個點擴展成一張網。張萍仍不斷推動宣講向社區、村鎮深度延伸,計劃培養更多基層宣講帶頭人,從“一人宣講”到“眾人傳唱”,她以初心為筆、實踐為墨,繼續在基層書寫凝聚人心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