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5
媒體記者關注并實地采訪下洲村便民服務中心
壽陽縣恒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編前話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近年來,壽陽縣在借鑒重慶等地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實施黨建領航“1881”工程,將黨的領導有機貫穿、深度融入縣域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使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落到實處、細處、關鍵處。
通過聚焦“一條主線”、發力“八項重點”、聚焦“八張問題清單”、實現“一個目標”,“1881”工程不僅推動黨建工作從“圍繞中心”向“融入中心”升級,更成為壽陽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持續釋放出黨建引領、發展提效、治理向善的疊加效應,走出了一條具有壽陽特色的基層黨建與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之路。
黨群同心協力 古村煥發新韻
——壽陽縣宗艾鎮下洲村以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 閆淑娟
秋日清晨,壽陽縣雙鳳山云霧繚繞,映照著山下一座有著500年歷史的傳統村落——宗艾鎮下洲村。漫步村中,旖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情懷交織相融。便民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等現代設施與文化空間,既延續了古村的傳統韻味,又注入了嶄新的時代活力。近年來,下洲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網格化治理打牢基礎、農康旅融合激發發展新動能,走出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下洲村的善治根基,源于一張精細織就的網格。村黨委創新構建“全科網格”治理體系,將全村892戶精準劃分為12個網格單元,形成“村黨委-網格長-黨員中心戶”三級治理體系,實現管理服務全覆蓋、響應零延遲。該村創新推出“群眾點單直抒訴求、協同辦單精準施策、閉環評單成效檢驗”“三單閉環”機制,升級《網格服務清單2.0》,并依托縣級“網格通”App,實現民意處理全流程數字化,辦結率和群眾滿意度均達100%。
法治建設同樣成效顯著。下洲村培育專業“法律明白人”隊伍,建立“村黨委+調解員+網格長”三級聯動調解機制,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助力該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
堅實的治理基礎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下洲村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建成540畝玉露香梨園區、325畝日光拱棚和103畝溫室大棚,通過“村集體+農戶”和“村集體+科研院校+大學生”合作模式,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超40萬元。
同時,該村深挖“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底蘊,打造艾商古文化街和“下洲八景”,積極推動半截道古院、聶爾古院等5處古建修復,整村推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創建。以地方特色美食“撓”為核心IP,成功舉辦多屆美食文化節和古村文化旅游節,新春“好運下洲·傳統中國年”活動吸引游客12萬人(次)。總投資近3000萬元的下洲影視城項目正在積極推進,預計建成后可解決200人就業,助力村集體年增收超100萬元。
下洲村還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修訂《下洲村規民約三字經》,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村民人情支出負擔減輕超40%。系統整理優秀家風家訓,編纂《大美下洲》鄉風文明圖冊,啟動《下洲村志》編修工程,讓數百年文脈在守護中生生不息。
“工作人員時時為群眾著想、處處為發展服務,他們周末無休,為村民及在外人士辦理各類業務,寒暑假他們還幫助村里的孩子打印學習資料?!毕轮薮寮o檢書記閆桂文說道。下洲村便民服務中心開創全省首個村級營業執照“全程網辦、即辦即結”先河,集成7大類43項服務,真正實現服務零距離。村里志愿服務也蔚然成風,每月定期開展志愿活動,日間照料中心為20余位特殊老人提供溫暖服務。
古村新韻,大道同行。下洲村以黨建強引領、以治理固根基、以產業促振興、以文明育新風,繪就出一幅“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景美民富”的鄉村振興生動畫卷,成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壽川大地的精彩典范。
破題基層治理 繪就幸福圖景
——壽陽縣恒陽社區“1533”工作法實踐
記者 史俊杰
走進壽陽縣恒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里有居民咨詢,工作人員正耐心引導;活動室里,“心靈聊吧”的咨詢師正傾聽居民訴求;窗外,黨員志愿者正幫助獨居老人拎菜……成立于2020年11月、服務2392戶居民的恒陽社區在不斷探索中,以“1533”工作法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真正把黨建引領的溫暖送到了居民心坎上。
“黨建引領是核心,得讓服務力量沉到最基層。”恒陽社區黨總支書記趙海龍介紹,所謂“1533”工作法,“1”是指一條黨建領航線,建成“黨委包社區、總支包小區、班子進網格、黨員包居民”四位一體架構;“5”是指“五色光”志愿項目,以紅(政策宣講)、黃(需要關愛幫扶)等五類服務破解基層力量不足難題;第一個“3”是指“三單辦”需求,“居民點單 - 黨員領單 - 物業辦單”等閉環解民困;另一個“3”是指三類重點幫扶,黨員聯戶精準服務孤寡、低保人群,讓治理暖民心。
如何讓黨組織離群眾更近?趙海龍介紹,社區首先是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改造,精簡了60%的辦公面積用于新增群眾活動區域。社區居民程永壽說道:“以前覺得黨群服務中心是一個辦事機構,經過改造,這里成了社區居民健身、娛樂、休閑的活動中心?!?/p>
在寬敞舒適的黨群服務中心,趙海龍指著墻上的組織架構圖介紹,通過構建黨建引領的四位一體架構,如今已經實現6個小區黨支部與1個社區機關支部聯動,今年已聯合兼職委員完成67個共建項目,治理合伙人還認領了178個“微心愿”。8月的一天,恒大家園居民反映單元門損壞,小區黨支部黨員當即領單,協調物業3小時修好,居民王女士說:“這效率真高?!?/p>
“五色光”志愿服務是社區的“活力密碼”。紅色政策宣講隊28次上門解讀法規,黃色幫扶隊15次為孤寡老人送米、送藥,綠色志愿隊定期開展環境整治和科普講座,藍盾平安隊4次調解鄰里矛盾,橙色文化隊6場活動讓居民在家門口看演出?!耙郧伴e了就待在家里,現在跟著橙色文化隊跳廣場舞,還能學知識,日子熱鬧多了!”社區居民李叔笑著說。
居民的“急難愁盼”,靠“三單辦”解決在一線。恒大家園推行“居民點單、黨員領單、物業辦單”,小事不過夜;恒陽新寓年初就由小區黨支部和物業制定居民需求與資源共享清單,進度全程公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心靈陪護單”更貼心,專業咨詢師坐診,幫居民解心結。有業主因物業費與物業起爭執,“心靈聊吧”介入后,雙方敞開心扉,最終達成共識。
對孤寡失獨、低保戶等三類重點人群,社區的“黨員聯戶、網格包戶”暖到了家。每名黨員聯系10戶重點家庭,“早看窗簾晚看燈”掌握情況:幫低保家庭學生申請助學補助,為困難居民協調物業公益崗位,陪獨居老人看病取藥?!包h員小張每天都來問我缺不缺東西,比親人還貼心!”獨居的張奶奶說起社區黨員,眼眶泛紅。
如今的恒陽社區,網格員入戶更勤了,居民難題解決更快了,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啊?533’工作法不是紙上的條文,是我們和居民一起摸索出的‘幸福經’。”趙海龍表示,下一步,社區將繼續織密服務網,讓社區成為更多人的“溫馨港灣”。
策劃:路麗華
統籌:閆淑娟
攝影:曹偉 楊洋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