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3
晉中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部副主任護師 高利
作者簡介
高利,山西省護理協會新生兒??谱o士,山西省護理協會第十屆理事會靜脈輸液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迎來新生命,是喜悅與緊張的交織,但同時也伴隨著許多挑戰。如何科學護理新生兒成為新手爸媽的頭等大事。從喂養到睡眠,從皮膚護理到疾病預防,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寶寶的健康成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解鎖新生兒護理的科學密碼吧!
一、喂養:母乳優先,科學喂養
母乳喂養是新生兒的最佳選擇,母乳富含營養物質和免疫因子,有助于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喂奶時,確保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避免吸入過多空氣。按需哺乳,一般每2至3小時一次,哺乳間隔最長不超過4小時,喂奶后將寶寶豎抱,輕拍背部幫助打嗝排氣,減少吐奶現象。
若無法母乳喂養,應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嬰兒配方奶。嚴格按照比例沖調,水溫40℃至50℃,先加水后加奶粉,輕輕搖勻,避免產生過多氣泡。喂奶前,滴幾滴奶液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不燙為宜。喂奶過程中,保持奶瓶傾斜,讓奶嘴充滿奶液,防止寶寶吸入空氣。
二、睡眠:營造環境,培養習慣
新生兒每天需睡眠16至20小時,單次睡眠2至4小時,無需強行干預。為其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至關重要。大約6周以后,才開始出現比較規律的固定睡眠模式。保持室內溫度24至26℃,濕度50%至60%,不要給寶寶穿太多和蓋得太厚。選擇合適的嬰兒床和床墊,床上避免放置過多雜物,防止窒息風險。寶寶睡覺時采取仰臥位或側臥位,不要使用過軟的枕頭和臥具。
因新生兒睡眠晝夜節律尚未形成,家長可逐漸培養其規律作息。白天適當讓寶寶活動,拉開窗簾,增加室內光線;晚上保持安靜,減少刺激,夜間睡眠時燈光不能太過強烈,盡量營造一個柔和而安靜的環境。寶寶哭鬧時,先檢查是否有生理需求,如饑餓、尿布濕等,及時滿足后輕拍安撫,幫助其再次入睡。
三、皮膚護理:清潔保濕,預防問題
新生兒皮膚嬌嫩,需細心呵護。新生兒洗澡時,水溫38至40℃,動作輕柔,使用溫和無刺激的嬰兒沐浴露。洗澡后,用柔軟毛巾輕輕拍干水分,尤其是頸部、腋窩、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可涂抹適量嬰兒專用潤膚霜。
臀部護理:大小便后及時更換尿布或紙尿褲,用溫水清洗臀部,從前向后沖洗,避免糞便污染尿道。用柔軟毛巾或棉柔巾輕輕蘸干水分,待皮膚干燥后涂抹護臀膏,預防尿布疹。
五官護理:用柔軟濕布輕輕擦拭眼睛、鼻腔、口腔,避免用力挖耳、摳鼻。寶寶牙齦或上顎出現的黃白色小點(俗稱“馬牙”),以及頰粘膜脂肪墊增厚形成的“螳螂嘴”,均為正常生理現象,切勿挑破!
四、臍帶護理:保持干燥,預防感染
臍帶經無菌操作結扎后,漸行干燥。一般在7至14天內脫落,脫落時間隨斷臍的方法而不同。臍帶未脫落前應注意臍部的清潔和消毒。臍部必須保持清潔干燥,避免發生臍炎。
在護理新生兒的臍帶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具體的細節:第一,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第二,每天用75%酒精消毒臍帶及周圍皮膚早晚各一次,直至臍帶脫落且臍部完全愈合。由內向外環形擦拭,至臍帶邊緣1至2厘米,動作輕柔,避免牽拉臍帶。消毒后,讓臍帶自然晾干。第三,臍帶及其周圍皮膚要保持干燥清潔,避免尿液或糞便污染臍部創面。在臍帶脫落前,不要讓臍帶沾水。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一定要帶上防水貼。
如果臍部出現紅腫、滲液、異味等異常情況需及時就醫。臍帶脫落后,仍需繼續觀察臍部1至2天,確保完全愈合。
五、疾病預防:關注癥狀,及時就醫
新生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抵抗力較弱,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身體狀況。
體溫:新生兒正常體溫為36.5至37.5℃之間,若體溫超過37.5℃或低于36℃都可能是疾病信號。測量體溫時,可使用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測量時間5至10分鐘。
呼吸:新生兒呼吸頻率較快,安靜時每分鐘40至60次左右,若呼吸急促(>60次/分)、費力,伴有鼻翼扇動、口周發紺、拒食、嗜睡、哭聲微弱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
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后2至3天出現,7至10天逐漸消退。若黃疸持續不退或加重,需及時就醫。
吐奶:少量溢奶正常,喂奶后豎抱拍嗝10-15分鐘可緩解。若頻繁嘔吐或呈噴射狀伴隨哭鬧需及時就醫。
便秘/腹瀉:母乳寶寶大便通常呈金黃色、糊狀;配方奶寶寶大便顏色較深且較為成型。若寶寶出現血便、水樣便或長時間不排便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皮疹:熱疹、濕疹較常見,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護膚品,嚴重時及時就醫。
新生兒護理是一場充滿愛與責任的旅程,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忽視。新手爸媽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積累經驗,用科學的方法和滿滿的愛,為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相信在你們的精心呵護下,小寶貝們一定能茁壯成長,開啟美好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