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9-01
吳會進 資料圖
8月31日清晨,榆次站前公園西北角的空地上,幾位健身愛好者正切磋武藝。人群中,一位身形矯健、目光如炬的武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吳會進,一位在站前公園堅持打拳26載、免費傳授形意拳的武術家。
每天清晨,吳會進都會準時出現在公園的空地上。劈拳如風、崩拳似箭,他的動作剛柔并濟,引得圍觀者連連喝彩。20余年來,這里已成為他的“露天武館”。這么多年來,已有數百名武術愛好者跟他學習形意拳,僅正式拜師的就有120余人。站前公園的一角成為他傳承弘揚形意拳的一方天地。
“形意拳不僅是防身術,更是修身養性的功夫?!眳菚M邊示范邊講解,“它講究‘內外三合’,外練筋骨皮,內養一口氣,對長期伏案的現代人尤其有益。”
1964年生于太谷的吳會進,六七歲便隨祖父吳殿科、父親吳秀峰習練形意拳,整個童年都浸染在武術的世界里。時光飛逝,10多年的練功生涯,讓原本體弱的他變得身強體健。1983年,他考入山西大學計算機專業,卻始終未放下武術,并開始在校園里傳播形意拳。他先后擔任該校的武術協會副會長、會長,帶領同學研習傳統拳術。
畢業后,吳會進被分配至榆次工作,從此扎根這片土地。1999年,他搬遷至榆次站前公園附近居住,便開始在公園練拳、義務教拳,將祖輩傳承的形意拳原汁原味地保留并傳授給周圍的人。“原汁原味的形意拳競技性強,同時還有很高的養生價值?!边@是他一直堅守傳統的原因。
在眾多學員中,40歲的王嫣格外特別。王嫣是太原人,嫁到深圳后一直在那邊生活。她自學中醫針灸,認為傳統武術與中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今年正月,她專程從深圳回到榆次,只為拜師吳會進。“我長期伏案工作,肩頸僵硬,學拳后手上腰上都有勁了,背也舒展了?!蓖蹑绦χf。而75歲的老劉更是形意拳的受益者。他曾因腿腳不便連下蹲都費勁,跟著吳老師練習形意拳幾年后,如今81歲的他依舊腿腳靈活。
“形意拳是祖先留下的瑰寶,我得把它傳承下去?!眳菚M說。2023年,他被晉中市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形意拳)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并受聘為晉中學院客座教授,在大學校園里將這份傳承繼續下去。此外,他還擔任山西省形意拳協會常委、太原市李洛能形意拳會副會長等職,推動形意拳在全省的傳播。如今,他的學員中既有孩童,也有古稀老人,甚至有外地的武術愛好者前來拜師。他計劃編寫一本關于形意拳的書籍,讓更多人領略形意拳的魅力。
清晨的榆次站前公園里,吳會進的身影依然挺拔。形意拳的精髓也在他的一招一式中傳遞,而這份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也如晨光般溫暖而堅定。
記者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