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25
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全景。
金秋時節,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熱浪與活力交織。鋼筋數字化加工基地生產如火如荼,山西數字化交通產業園致力建設“全省最大的智慧物流集散地”,龍棲通航園加快布局“未來產業”……這片熱土上,“飛地經濟”正以蓬勃之勢向上生長。
2022年8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加速推進、太晉一體化發展全面實施的歷史機遇下,晉中市堅定有序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做大做強,支持壽陽縣創建了全省首個“飛地經濟”示范區 ——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
三年間,示范區以“飛地經濟”與發達地區雙向奔赴,拓展協作內容、完善協作平臺、深化協作內涵,注重模式創新、造血功能培育和數智成果應用,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億元,稅收突破2億元,成功上升到省市重點支持行列。
這塊曾經沉寂的土地,如今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借梯登高
打造“飛”享紅利雙贏路
從空中俯瞰,平頭鎮地處太原、晉中兩市交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棋局中的關鍵落子。然而,長期以來,受交通不便的桎梏,這里就像一塊被塵封的璞玉,雖潛力巨大,卻難以綻放光芒。
“不是我們缺乏資源,而是被‘山區思維’禁錮住了手腳?!眽坳柨h委一次關鍵會議上的深刻剖析,點破了發展的核心癥結。2022年,山西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期,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不斷深入,山西中部城市群迅速崛起,太晉一體化發展全面實施。壽陽縣敏銳捕捉到這一契機,將平頭鎮的發展納入“三區一基地” 和百億級園區轉型規劃,決心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探索跨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
太原東二環高速平頭收費站通車運營,如同一把金鑰匙打開了發展之門。隨后,青銀二廣高速公路太原聯絡線項目、太舊高速拓寬改造項目、智創大道項目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的實施,使融合區的交通區位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
“以前到太原市區得繞一個小時,青銀二廣高速聯絡線通車后, 15 分鐘就能到迎澤區。” 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中心副主任吳宏亮感慨道。
補短板就是搭跳板。交通動脈的搏動,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山水,更激活了要素的流動。
菜農李建軍告訴記者,多年來,他一直是凌晨三點摸黑趕路去太原送菜,現在五點半出發還能占到早市頭排,冷鏈車的運量也大幅提升。
據相關數據顯示,東二環高速通車以來,平頭鎮貨運量激增 210%,農產品外銷半徑從 50 公里擴展至 200 公里。
已經開通運行的平頭高速口,以及正在規劃的南莊、鹿泉高速口,如同敞開的大門,讓這片土地真正與世界緊密相連。便捷暢達的路網交通,帶動的是項目產業的深度對接。
山西交控、美宜佳等省內外巨頭相繼落戶,新增 6 家 “四上” 工業企業,園區營收將達 75 億元;
數字化交通產業園、路橋云洲平臺等 20 個項目總投資 102 億元,其中 11 個過億項目按規劃穩步推進,成為區域發展的堅實支撐;
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數字服務、現代農業、康養文旅五大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智算中心、龍棲通航園等 “未來產業” 的布局,為縣域經濟注入強勁動能,引領發展新方向……
一個個重點項目快速推進,一筆筆協作資金陸續投入,壽陽,正以“飛地經濟”為引擎,將協作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與協作地區緊密攜手,共繪產業協作“同心圓”,推動產業發展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贏局面。
借勢發力
拼搶項目進展新速度
“鋼材數字化加工基地從立項到開工只用了 28 天!” 山西交控集團項目負責人徐玉棟至今仍對這個“壽陽速度”驚嘆不已。
在占地 150 畝的基地里,30 多臺數控設備高速運轉,二車間的隧道拱架生產線堪稱 “無人車間”:下料、彎曲、焊接一氣呵成,全程只需一人緊盯屏幕。
“投產一年加工 5 萬多噸鋼材,日均產出 300 多噸,要是放在以前,這活兒得好幾個人忙得不可開交。”廠里的老師傅看著眼前的自動化生產場景,不禁嘖嘖稱奇。
2022年8月,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這個專門為太晉一體化平頭融合發展區設立的機構,承載著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
陽泉姑娘白怡寧2023 年入職平頭融合發展服務中心時,眼前還是一片空曠荒野。如今她翻看《項目推進日志》,如數家珍般地向記者介紹:“2022年10月美宜佳物流中心開倉運營,2024年3月鋼材數字化基地首批拱架下線,2024年5月路橋云洲平臺上線……”作為見證這片土地蛻變的“園區活地圖”,白怡寧對每一個項目的進展都了如指掌。
如此高效的“壽陽速度”,背后是一套創新機制在發揮關鍵作用。
作為省內首個“飛地經濟”示范區,這里采用“管委會+大企業”模式,打破了行政壁壘,讓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緊密配合,形成強大合力。
壽陽縣委組織部四級調研員李高元擔任交通智慧物流百億產業園區專項組長常駐園區,把辦公室搬到了項目工地。
“我們繪制了詳細的作戰圖,將工期精準到每一天,每月晾曬進度,每季度評比優劣?!毕窭罡咴@樣的高配組長,壽陽縣配備了多位。如今,他們已成為推動項目進展的關鍵力量。
工作專班由自然資源、行政審批、生態環保等多個部門的人員構成,并成立臨時黨支部,以黨建引領提升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專人跟進+綠色通道”的貼心服務,在建設用地、能耗指標、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讓企業能夠安心發展。
在融合區山西路橋交通現代化產業集群展示中心里,“飛地經濟”的創新實踐一目了然:研發在外地、生產在壽陽的“科創飛地”,總部在太原、基地在壽陽的“產業飛地”,資源在壽陽、市場在外地的“市場飛地”,三種模式有機融合,為區域發展注入了多元活力。
在“數谷小鎮”,三大攻堅重點清晰可見:由山西交控打造的數字化交通產業園、鋼材數字化加工基地和智算中心,正朝著形成200億產業集群的目標穩步邁進;美宜佳物流中心和鹿泉驛站,全力打造輻射“太原—晉中—陽泉”的物流集散中心,構建高效物流網絡;龍棲通航園和北直航空項目瞄準低空經濟領域,填補了周邊地區的產業空白,開拓發展新領域。
在資本運作方面,示范區同樣大膽創新,成立融投公司,通過上市、發行債券、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開展資本運作。
“我們不僅要依靠政府‘輸血’,更要培養自身的‘造血’能力。”吳宏亮介紹道。這種創新模式讓園區從過去的“等靠要”轉變為如今的“主動闖”,在短短三年間吸引社會資本超過80億元,為園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動力。
借“數”賦能
書寫城鄉發展新篇章
走進美宜佳物流中心1.5 萬平方米的倉儲區,智能分揀系統正將一件件商品分揀到不同區域?!芭R汾、運城、大同等 266 家門店的貨品都從這里發出,95% 的員工是壽陽本地人?!?倉儲科科長張寧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介紹道。美宜佳物流中心的落地,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更讓壽陽融入了全省的零售網絡,開啟了產業發展新局面。
數字經濟的崛起,深刻重構了產業形態。在鋼材數字化加工基地,二車間的隧道拱架生產線實現 “無人化” 作業,投產一年加工 5 萬多噸鋼材,相當于太舊高速改擴建項目鋼構件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相鄰的智慧梁場通過 “智慧梁廠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設備控制、過程監控的全流程數字化,所有設備通過物聯網集成,虛擬與現實同步動作。
“這兒用的鋼筋構件全是加工基地生產的,質量過硬不說,還省下了不少運輸費?!?梁場負責人徐玉棟的話,道出了產業協同的魅力。這種“隔墻供應”的模式,讓園區內形成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也讓壽陽與太原的產業集群實現了深度融合,提升了產業競爭力。
借助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契機,壽陽縣順勢打造貫穿全境的“百里示范廊帶”,將13 個山清水秀、業態豐富的古村落如珍珠般串聯其間。黑水村的儺舞愛社表演吸引著太原游客,村民陳建玲放下鋤頭拿起鼓槌,“現在每月演出收入比種地還多”;山底村的農耕體驗園里,城里來的孩子跟著老農學捆谷穗,袖口沾著的泥土混著谷香。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教育協同讓人才培養更接地氣。太原師范學院(壽陽校區)、新建職業中學的建設,正為園區培養實用型人才。“我們開展 ‘十百千’行動,對接百名領軍人才,培育引進千名實用型人才?!眽坳柨h人社局局長任利忠介紹,“訂單式”培養讓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
醫療康養產業也乘勢而上。鹿泉山康養項目依托壽陽“長壽之鄉”的品牌優勢,吸引著太原及周邊地區的老年人前來旅居。示范區為晉中“智創谷”和太原的城市功能外溢和優勢外延放大,提供了建設空間、生態空間和人文空間。
“‘飛地經濟’戰略合作打破了行政區劃界限,是推動兩地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互利共贏的有益嘗試?!痹谏轿髫斀洿髮W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薛繼東看來,當“飛地”從地理概念升華為制度創新,當“協同發展”從政策倡導轉化為市場自覺,平頭融合發展區的實踐,為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也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從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談起這三年的跨越,市政協副主席、壽陽縣委書記趙宏鐘說,“這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攻堅制度創新的‘高地’、高質量發展的‘福地’,推動壽陽‘飛地經濟’協作升級工作再上新臺階?!?/p>
本報記者 張潤平 馮靜寧 郝宇佳
攝影 本報通訊員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