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22
近年來,我市始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行幸福河湖建設,以高品質河湖生態環境支撐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幸福河湖建設工作,市委書記、市總河長常書銘,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劉星共同簽發總河長令——《關于深入開展母親河復蘇與幸福河湖建設專項行動的決定》,市政府出臺配套實施意見,市委督查室全程跟蹤問效,各級各部門堅決扛起幸福河湖建設職責,構建起“部署—推進—督導”的閉環管理體系,凝聚起同頻共振、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建設幸福河湖,我市堅持節水優先,嚴守水資源管理防線,落實全市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雙控”指標,強化取用水監測計量體系建設,實現工業、生活、服務業及大中型灌區斗口以上計量全覆蓋。同步推進農灌機井“以電折水”試點工作和超采區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國家節水行動,黃河流域10個縣(區、市)全部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全市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之盾。我市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安瀾為基,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雙向發力,總投資22.3億元開展防洪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河道堤防治理工程40項,治理河道650公里,建設堤防護岸270公里,疏浚河道278公里,進一步夯實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根基。全面落實“四預”措施,成立防汛搶險專家組,搭建水利、氣象、應急多部門聯合會商平臺,及時研判汛情水情發展趨勢,精準調度流域防洪工程,實現“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治理目標,進一步提升守護河湖安瀾的綜合能力,織牢織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線。
水,是生態之基、文明之源。我市錨定“一泓清水入黃河”目標,水岸同治、溯源管控、治提并舉,今年已完成67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139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33.1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實施生態補水700余萬立方米,全市7個水質國考斷面中5個達優良,7個省級濕地公園風光秀美,天鵝、黑鸛等國家一級野生鳥類在河湖聚集,見證了晉中河湖煥發新生。以文化為魂,深入挖掘治水典籍、河湖傳說、灌溉歷史等涉水文化,有效保護萬里茶道、汾河渡口、沿河古村等水利遺址,建設水情展館、河長制主題公園、文化小鎮等一系列載體,實現水與人文深度融合,河湖文化品位與歷史底蘊大幅提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立足用活水元素、做大水產業、發展水經濟,將幸福河湖建設深度融入城市建設、鄉村振興和文旅發展整體布局,探索“河湖+”“水利+”融合模式,聚力打造鄉村振興廊帶、休閑康養廊帶、晉商文化旅游鏈、涉水產業集聚群,實現綠色水產業和綠色水經濟比翼齊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守護每一條河流,滋養每一片湖泊,我市幸福河湖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昌源河成功入選國家級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瀟河晉中市段、昌源河祁縣段和榆社云竹湖3條河(湖)達省級五星級幸福河湖標準,壽陽白馬河、榆次涂河、左權柳林河3條河流達省級四星級幸福河湖標準,“治水之害、用水之利、彰水之美”正變為人水和諧的幸福實景。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