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18
三伏天的熱浪裹挾著蟬鳴漫過晉中大地,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新學道”)的老師們卻懷著如這季節般熾烈的教育初心迎接一場思想淬煉。8月10日至16日,這座素以“師資強則教育強”為圭臬的教育航母,再度開啟年度育人總決戰——第十次投入專項資金,在新學道旗艦校區晉中書院開啟北京新學道第十屆暑期教師培訓,由享譽全國的相關領域教育名家坐鎮旗艦校,以“打造從優質教育到卓越口碑的教育生態”為主題,解讀當代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新學道集團總部領導、員工及新學道晉中書院教職工在現場聆聽興學之道。與之同步,新學道全國30多個校區的3000名老師在線上同步參訓,共享天花法雨。這場連續十年的師資鍛造工程,是新學道不斷自我革新、持續迅跑的內驅之源,為新學道打造高質量的教育生態、追求卓越教育質量奠定了人才基礎。
從2016年至2025年,連續10年傾力培訓教師職工,是新學道厚植人才底蘊的堅守。10年來,癡迷教育的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梁勇,帶領一群把教育當作三百六十行中最有意義行道的奮斗者,懷揣“讓每一個生命自由綻放”的夢想,朝著“教育一個孩子、幫助一個家庭、成就一個家族”的目標,在教書育人的沃土上俯身躬耕。他們以優質教育,讓“教師幸福、孩子開心、家長滿意、社會贊譽”,積淀了核心競爭力,托舉起新學道教育事業云蒸霞蔚的萬千氣象——教育版圖遍布北京、重慶、山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廣西等10個省區市、20個地市,創辦、合作、托管30多所學校,教職員工突破3000人,學生近3萬人。新學道以科學發展的韌性實現了逆勢增長:在2024至2025學年,晉中書院新校區開工奠基、靈石致誠學校新校區拔地而起……這是勇于拼搏的梁勇與敢于勝利的新學道合著的在外晉商回鄉創業的范本,向學生、向家長、向社會交上了至誠答卷。
十載師資夏訓蓄能,驅動新學道自我迭代更新。當新十年的序章開啟,這場培訓正為每一位新學道人推開一扇望向星辰大海的窗口——
武漢理工大學原校長、教育部教育數字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宗凱教授的報告題為《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與變革》,解析未來教育創新與變革之路。他以深厚的學術積淀和實踐經驗,闡釋智能技術如何重塑教育生態,分享了國際前沿趨勢、中國本土實踐及未來發展方向,為與會教師剖析了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變革的路徑與未來,提供了寶貴的洞見和行動指南。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呂玉剛的報告,以《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他解讀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等戰略部署的核心要義。
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聯合創始人、總校長郝少林以《學習是一種功夫 堅持是一種品質》為主題,深入解構學習力課程理念,為老師們帶來了一場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教育分享。他認為:“學習力是成為學習高手的秘密,它包含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與學習創新力。”他強調,學習力課程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為核心理念,以品格塑造為根基,以興趣培養為導向,以習慣養成為核心,以能力訓練為主線,以知識學習為載體,以游戲活動為手段,全面開發腦潛能,最終實現學習力的系統提升。
北京市育英學校集團總校長于會祥以《談談基于教育常識的學校管理》為主題,為大家深化教育認知、優化管理實踐注入新動能。1948年育英學校誕生于西柏坡,是隨中央機關進京的紅色學校,該校多年來以“小學全部就近入學、直升本校初中、初中不對外招生”的模式,探索普通學校優質發展路徑,其辦學實踐為基層學校提供了寶貴參考。他圍繞“學校教育要守正要樸實要堅守”的核心主張,提出三大關鍵原則:辦學需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根本遵循;“點”上的實驗探索不宜輕易在“面”上鋪開;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而德育成效決定生命線的高度與長度。
中國著名企業管理專家、管理類著作《打通》作者郝軍龍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以“夢想、使命、關懷”為核心的激勵制度分享會。他以深厚的管理智慧和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勉勵大家:“過去的輝煌已是基石,未來的畫卷需以歸零心態共同繪就。時代在變,教育在變,唯有不斷自我革新,勇于超越既往經驗,以持續的創新擁抱變化,方能永立潮頭,不負‘百年新學道’的宏偉夢想?!?/p>
作為本次培訓的領導組組長,梁勇作了題為《植根優質沃土 共育口碑盛譽 為打造新學道百年名校奠定堅實基礎》的主題報告,與全體新學道人共繪從優質教育到卓越口碑的教育生態藍圖。他以“戰友”的姿態與全體同仁進行刀尖向內的“自我革命”,向低效教學“宣戰”,直指“照本宣科課、表演作秀課、自嗨填鴨課”三大頑疾,表示將通過“青年教師過關課”筑基、“名師示范性課堂”領航、“跨學科融合課程”創新,讓每一堂課都成為教育質量的基石,實現“新學道,素質高,考得好”的育人承諾。他為大家揭示了新學道面向未來的戰略密碼,要聚焦創造力、批判思維與人性光輝,主動登場、擁抱AI,讓科學技術成為新學道教育提質的“隱形翅膀”。展望2025至2026學年,新學道將錨定六項核心工作:以“科學管理”為主線,“市場品宣招生”為抓手,“人工智能應用”為依托,“拔尖創新培養”為重點,“教學質量提升”為目標,“綜合考核評價”為導向,構建起立體發展矩陣。
……
8月16日17時,當老師們合上最后一頁培訓筆記,思想火炬已點燃遠航的志向。這場跨越7天的暑熱修行,正在化作新學道奔向教育明天的浩蕩征途。
記者 路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