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15
企業車間,制造設備插上數字化翅膀,釋放出“智造”新動能;產業園區,重大項目建設有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不斷夯實……干勁十足的祁縣,“新”意盎然。上半年,祁縣經濟交出一張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該縣80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5215.1萬元,同比增長1.7%。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和發展,祁縣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
在山西恒達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全自動激光切割下料作業,原先需要用8個小時才能切割完成的18毫米厚的鋼板,現在僅用2個小時就能完成,既節省了人工,效率較之前也提高了3倍,材料利用率高達95%。據介紹,傳統工藝可以切割到每分鐘兩千毫米,現在基本上可以切割到每分鐘八千毫米。從單一彩鋼瓦生產起步,該公司已實現向鋼結構全產業鏈的跨越式發展,產品體系覆蓋綠色建材聚氨酯組合板、桁架樓承板、橋梁、工業廠房定制鋼構等領域,并先后參與了中國能源廣東火電—常樂電廠100萬組工程、太原武宿機場新建T3公務機樓維修庫等項目,業務輻射東南亞、中東等13個國家和地區,已達到年產鋼結構6萬噸及120萬平方米圍護板的能力。
智能化浪潮同樣席卷著祁縣玻璃器皿行業。山西東玉玻璃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全自動焊接拉伸一體成型的紅酒杯生產線,實現了自動接料、焊接拉伸,這套具備行業領先水平的設備,能以每分鐘30支的速度穩定產出,單日產量高達4萬支。從人圍著火爐轉到數據驅動設備跑,從依賴老師傅手感到追求參數的極致精準,這正是祁縣玻璃器皿行業孕育新機的關鍵所在。目前,祁縣擁有18條自動化生產線,其中山西大華玻璃實業有限公司持續領跑玻璃器皿自動化,且擁有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研發能力,為縣域玻璃器皿轉型提供技術支持;祁縣喜福來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破解了高硼硅玻璃機制難題,多次填補山西省高硼硅機制領域空白;山西宏藝玻璃器皿有限責任公司充分利用“5G+”技術,實現了玻璃生產可視化、可控化,助推產品合格率提升15個百分點。
傳統產業如“老樹開花”,在科技創新、數字賦能的催生下不斷萌出新芽。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六曲香分公司作為祁縣白酒企業代表,釀酒生產實現了自動化運行,員工在電腦前就可實時監控車間內機器運轉情況和數字參數,生產指令由平臺自動下達到每一臺設備,全流程在線管控,無人叉車、無人升降機等也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大曲自動化培養不僅節約了約75%的人力,還實現單位面積產能提升75%。穩定的微生物環境保證了微生物品質,進而確保了原酒風味的一致性與獨特性,真正建立起白酒行業提出的“風味導向”工藝模型,實現智能釀酒。
近年來,祁縣縣委、縣政府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牽引,不斷擴展優勢產業。玻璃器皿產業以培育省級重點專業鎮為契機,玻璃生產企業、深加工企業有序增長,企業抱團發展意識明顯增強;碳素制品行業由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建了新材料產業園,實現了碳素企業物理整合,強化了園內企業合作,打破了重復投資的壁壘,行業整體競爭力穩步提升,同時主動融入省級重點產業園培育,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宇通碳素有限公司成為省級碳基新材料鏈核企業;食品加工行業積極對標省市“消費品特色園區”,深化推進食品加工產業產銷對接,拓展省內、省外和國外三大市場,促進食品飲品產業品牌化發展,逐步將祁縣打造成山西省最大的食品工業知名品牌集聚區。
同時,祁縣各級各部門主動服務、創新求變。通過實施政策上門服務,鼓勵企業推動工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幫助企業通過最新的省市惠企政策得到資金獎補,提升企業創新投資的積極性。強化重點項目幫扶,為項目建設提供全周期服務,助力在建項目盡早達產達效,帶動工業經濟有序增長。強化企業人才儲備,鼓勵企業與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實訓基地,實現成果轉換、實習就業雙向奔赴。
“下一步,我們要扎實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我們將聚焦地方特點,強化玻璃器皿專業鎮牽引作用,認真開展好產學研工作,引進高校先進的技術和設計,提升全縣玻璃制造和文創的融合,提升產品價值;鼓勵和引導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祁縣工業和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彭建軍如是說。
記者 路麗華 通訊員 許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