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07
昊然
爺爺的小院里有兩株樹,一株是洋槐,另一株是國槐。因此,這個院就被鎮子里的人們稱為“槐樹院”。
洋槐花開在春末,一串串潔白的槐花掛滿了枝頭,隨風搖曳,芳香四溢,整個小巷都能聞到,吸引著左鄰右舍前來采摘。每到此時,爺爺就會把梯子放到樹下,給大家提供方便,還再三叮囑我們這些淘氣的孩子們千萬小心,別摔著了。到了飯點時,奶奶會把我采來的槐花淘洗干凈,用開水焯一下,瀝干水分,然后與面粉均勻地攪拌在一起,上籠蒸槐花裹累。裹累,有的地方叫谷壘,也有的地方叫不爛子。傳說清末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狩途經我們小鎮,鎮上望族何氏就是用這種特色小吃招待的?;被ü壅羰煜禄\后,再配上蔥花、陳醋、小磨香油等調料,香噴噴的味道彌漫在窯洞里,令人食欲大增,我每頓都得吃兩三碗呢。
國槐看上去有些年頭了,樹冠如傘,罩護著小院,樹皮上不但有爺爺臉上那樣的皺褶,還鼓起若瘤節。國槐開花比洋槐遲,到了7月上旬了,開出的花蕊呈米黃色,雖不可食,卻可入藥。這時,爺爺會領著我用帶鐵勾的竹竿去采,然后把采來的槐花在院子里鋪開晾曬,晾干后送到收購站做藥材。爺爺用賣槐花換來的錢給我買了新文具盒、自動鉛筆,還有我最愛看的小人書。
在院子的西南角上,爺爺開辟出了一小塊菜地,種有綠的豆角、紅的辣椒、紫的茄子……每當有蔬菜新品種問世,爺爺總要先在這塊小菜地里試種,每個品種都要插上標簽,在生長期仔細觀察,記在小本子上,試種成功后向生產隊推薦,再大面積推廣。在菜地四周,爺爺用舊磚砌了一圈花欄,防止貓狗進去糟蹋蔬菜。在花欄上,他擺放了好些花盆,養了許多花,有月季、串串紅、美人蕉、柳葉桃、仙人球、令箭,還有女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鳳仙花,我們當地叫指甲草。女孩子們都愛用捻碎了的指甲草涂指甲,用現在的時髦語言就叫“美甲”。每當指甲草開花時,小院就成了她們的樂園,嘰嘰喳喳,嘻嘻哈哈,異常熱鬧。
爺爺少年時曾隨晉中商幫到天津做學徒,勤學苦練,逐漸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返鄉后,他在生產隊擔任會計,拿手的絕技是雙手打算盤,兩副算盤同時左右開弓,打下來絲毫不差。爺爺還是小鎮遠近聞名的書法家,寫一手漂亮的行書。每年臘月,鎮子上的許多人家都上門找他求字,爺爺雖然辛苦,但樂此不疲。他書寫的對聯都是自己現場編撰的,既適合當時的形勢,又帶有厚實的國學功底,深受大伙兒喜愛。
爺爺一生熱愛生活,行善積德,樸實勤勞,有口皆碑??赡苁菓灹四蔷淅显?,好人自有好報。他活了90多歲,無疾而終。
爺爺走了,槐樹院的槐花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