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04
“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后,如何為青少年科學教育做足 “加法”?市科協緊扣市委“156”戰略舉措,聯合市教育局推出的“科普專家進校園”系列活動,給出了生動而有力的答案。
自2024年啟動以來,該活動已累計舉辦60余場,覆蓋全市100余所中小學校,惠及學生1萬余人次,成為晉中市落實“雙減”政策的特色科普品牌。
依托山西大學城高校聚集、人才密集的獨特優勢,市科協聯合市教育局建立“雙篩選”機制,從駐晉中10余所高校中遴選學術造詣深、科普能力強的專家,組建起動態更新的科普專家庫。截至目前,專家庫已吸納63位高校教授、科研院所骨干,涵蓋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醫學健康、食品安全等20余個前沿領域,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占比超50%。
如何將高校的“高精尖”資源轉化為中小學生的科學“營養餐”?市科協普及部部長張彥云介紹,立足山西大學城駐地優勢,我市構建起了“科協牽頭、教育聯動、高校支撐、社會參與”“市級統籌 + 縣區聯動 + 學校落地”的協同機制,讓優質資源流動起來,惠及更多青少年。
為確?;顒釉鷮嵧七M,每學期初,市科協與市教育局聯合發布活動計劃表,市科協“一對一”協調專家授課時間與內容,縣區教育局負責線下場地安排。榆次區創新采用“菜單式”選課模式,由學校根據學生需求“點單”、專家“配餐”,實現科普供給與教育需求的精準對接。市教育局還引入愛心企業資源,打造“高途科普課堂”線上平臺,通過直播與錄播相結合的方式,將優質科普資源延伸至偏遠地區學校,有效破解了城鄉科普資源不均衡的難題。
活動開展以來,引起了中小學校和廣大師生的熱烈反響。通過一場場科普講座,學生們得以接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領域的核心主題和前沿科技。專家們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根據中小學的年齡特點,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并設置互動體驗和問答交流環節。
借助有趣的實驗、科技作品展示、動手操作體驗等方式,學生們真切感受到了科學的樂趣與魅力,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耙郧坝X得科學很遙遠,現在發現它就在身邊!”榆次區晉華小學一名學生在聆聽了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任王麗老師的《心肺復蘇》專題講座后深有感觸地說道。
張彥云表示,市科協將持續肩負起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牽頭責任,運用大聯合、大協作工作模式,集思廣益、不斷創新,以優質科普資源為科技育人注入新活力,為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學素養貢獻更大力量。
從大學城的實驗室到中小學校的課堂,從高校專家的智慧到青少年的夢想,晉中市正以科普為橋,連接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的星辰大海??茖W教育的“加法”正在書寫“雙減”背景下的教育新篇,為科技強國建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記者 郝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