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8-04
千手觀音磚雕。溫建明 攝
溫建明正在雕刻門神。溫婧琦 攝
走進太谷古城,鱗次櫛比的古建、商鋪,或質樸無華,或精雕細琢,韻味十足,晉商遺風猶存,仿若重回“中國的華爾街”。從鼓樓向東行50米,游客進出密集處,是永興東錢莊舊址,現在是晉磚世家雕刻博物館。
游客走到此處,總會進來興致勃勃地參觀、品評,第一展廳擺滿了各種磚雕文創作品,有磚雕擺件、磚雕冰箱貼等,讓人愛不釋手、目不暇接,已然成為太谷古城一處網紅打卡點。
博物館的主人是晉派磚雕第八代傳承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溫建明,被評為晉中市勞動模范,“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干人才。2024年3月,入選2023“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位候選人名單……一塊青磚在他的手中生花,是一個手藝人的技能本領,是世代傳承的非遺魅力,是磚雕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
躬耕晉派磚雕
以傳承為己任
晉派磚雕技藝傳承千年,以“剛柔并濟、質樸精致”的美學特質,成為古建筑修復與現代裝飾的靈感源泉。行走在繁華街巷或尋常巷陌,總能發現雕刻的點睛之筆。
巨大恢弘的磚雕照壁,袖珍精巧的門楣花草,大到屋脊神獸,小到屋檐瓦當、窗欞上的點綴,都能看出房屋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更能展現出雕刻工匠的巧奪天工、巧思匠心。
常言道,窺一斑而知全豹,磚雕就是古建上不可小覷的一斑,兼具實用和美觀。從磚雕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人們的生活思考和審美風格。晉派磚雕是在山西特別是晉中地區特有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下,產生、發展和傳承的非遺項目。
晉磚世家雕刻博物館有6個展廳,展廳內擺滿了各色磚雕制品,人物、花卉、動漫,讓人愛不釋手、目不暇接。多年來,溫建明推陳出新,在磚雕制品上花樣翻新,頗受市場歡迎。
1956年,太谷“白燕遺址”考古中發現很多紅陶塊,發掘新石器時代陶窯3座,發現夏商陶器及窯址、秦漢窯址及磚瓦陶器,說明太谷燒窯歷史源遠流長。明清時期,晉商發源地之一的太谷,商貿發達,大院云集,工匠需求空前鼎盛,涌現出許多磚雕匠人。太谷敦坊人稱“文敦坊”,因出過“探花溫忠翰”等名人而得名。明清時期,此地就是遠近聞名的“磚雕之鄉”。乾隆年間,敦坊村溫氏家族的民間藝人溫士威成為晉派磚雕技藝的杰出代表,被稱作“三神仙”;20世紀90年代,溫建明和父親恢復了晉磚世家磚雕作坊,成為第八代傳承人。
多年來,他收集、整理、挖掘晉派磚雕歷史,研究傳承晉派磚雕制作技藝,2008年4月,成立晉磚世家傳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10年8月,成立晉派磚雕研究所,注冊了“晉磚世家”和“晉派”商標。2011年,“晉派磚雕”被列入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溫建明成為代表性傳承人,被評為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晉磚世家”品牌被評為三晉老字號。
目前,晉磚世家成為南京大學東方建筑研究所晉派建筑裝飾藝術教學科研基地,山西大學藝術學院、中北大學藝術學院科研實訓基地。
秉承工匠精神
以創新求發展
“磚雕之所以能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是因為要經歷復雜的工藝流程,從選土制坯,到安裝拼排,需要60多道工序……”講起深愛的磚雕技藝,溫建明眼中泛著光,滔滔不絕。
晉派磚雕分2個工藝,一是窯前雕,一是窯后雕。
窯前雕是在泥坯上雕刻,工序復雜且講究時序,賦予了泥土藝術生命。主要有選土制坯:取地下1米黏而不散的生土并凍土1年,然后篩土、過濾、練泥(“千斤泥”)、醒泥、制坯;畫稿、落稿;雕刻:粗雕(打坯)、精雕(出細);燒窯:陰干后裝窯,經小火“熱窯”、中火焙燒,通過“觀火色、聞煙味”把控火候,窨水3天冷卻,出窯后打磨。
窯后雕是在青磚上,刀工細琢,流程為:選磚(水磨修磚);畫稿、落稿;粗雕(打坯)、精雕(出細)。從泥土到青磚,從刀工到火煉,晉派磚雕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人與自然、技藝與時間的對話,承載著中國人對生活的詩意想象與永恒追求。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每個敬業的工匠身上,都印刻著專注和熱愛的基因,才能用雙手創造精美的作品,才能讓不起眼的木頭、石頭、磚頭開出花。
2023年10月,溫建明創作完成了156米的《萬里茶道》磚雕長卷,并成功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度f里茶道》磚雕長卷內容涵蓋茶路起點福建下梅村到終點俄羅斯圣彼德堡,展現了晉商種茶、制茶、販茶的過程,沿途體現重要建筑、山川、河流、草原、沙漠等。溫建明沿著萬里茶路,一路實地考察,花了1年時間,才定下畫稿。其長度、面積都是一次挑戰,技術難度和工程量前所未有。幾千塊青磚,采用陰線刻、淺浮雕、高浮雕、圓雕等多種技法,全部雕刻完后,再把一塊塊磚雕按圖案拼接起來,歷經2年多,才將《萬里茶道》完美呈現。
另一幅代表作《千手千眼觀音》,以敦煌元代壁畫為藍本,整幅圖約5平方米,溫建明與團隊的8位雕刻師,歷時半年,采用深浮雕結合的圓雕技法,作品精巧細致,莊嚴靈動,栩栩如生,曾獲2019年第四屆山西省文博會金獎。
磚雕無言,卻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晉派磚雕實用功能與藝術價值融為一體,既是晉商文化的物質載體,更是中國傳統匠藝、匠心的生動寫照,至今在建筑、文創等領域持續綻放生命力。多年來,溫建明和徒弟們先后參與了大同古城、北京小湯山中國大院、明太原城、晉祠、長沙銅官窯、深圳東山寺、廬山東林寺、太原鐘樓街等古建項目,深受多方好評。他多次帶著當代磚雕精品參加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中國旅博會、匈牙利國際手工藝術節等,開創了磚雕發展新路徑。
非遺要傳承,不能因循守舊,不能只繼承,而應有所創新。溫建明在技藝上和應用場景上大膽嘗試。作為傳承人,他帶領徒弟們不斷創新發展,讓傳統磚雕融入現代元素、與不同材質跨界融合、與科技對話等,以新的形式融入生活。
2022年,他們完成了磚雕史上第一尊大型圓雕佛像,開創了大型圓雕磚雕佛像先河;2024年6月,他們為第72屆環球小姐中國區大賽——山西賽區創作的冠軍獎杯,是傳統與時尚的一次碰撞;2025年6月,在山東曲阜舉辦的第二十屆曲阜魯班文化節暨魯班誕辰2532周年祭奠活動,晉磚世家作為發起單位之一,溫建明受邀參加,參與成立了“古建行業高質量發展共同體”。
溫建明積極參與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讓城市更美好、鄉村更宜居,讓更多人看到了磚雕之美?!跋M麜x派磚雕能與現代藝術結合、與設計師共創,用全球化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成為全球年輕人喜愛的文化符號?!?/p>
記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