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蟬鳴,左權縣豐堠溝河道治理項目的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進行連鎖磚渣土回填、撒籽種草以及護坡整理等收尾工作。左權縣水利局副局長張建平介紹,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竣工。待整個工程全面完工后,河道防洪能力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景觀效果也煥然一新,真正實現治一條河道、護一方安瀾、惠一片民生。
防汛責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于一切。7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精心做好防汛抗洪預案和防災減災救災準備工作。”殷殷囑托時刻警醒:防汛工作容不得絲毫麻痹懈怠。
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我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統籌推進防汛救災各項工作,形成防汛搶險救災“拳頭”力量,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防汛安全防線,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落實是防汛工作的“牛鼻子”。我市63座水庫、20條重點河段、33個中型以上淤地壩明確了294名責任人,并通過市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布;1760名水庫、鄉鎮及重點村的防汛責任人全部完成汛前培訓,以過硬的專業素養應對汛期挑戰;128條河道、1173段河道堤防全面建立堤防包保責任制,嚴格落實“一庫一策”“一壩一人”防汛措施,確保每一處關鍵部位都有人管、管得好。同時,高效組織召開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商調度會議和全市汛期地質災害風險分析研判暨防范應對會議,對汛期相關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安排,對地災多發頻發情況制定充分應對措施,枕戈待旦,以最嚴密的部署、最扎實的舉措、最迅速的行動,筑牢防汛安全防線,確保有突發情況時能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用責任與擔當守護山川城市安寧。
物資儲備與隊伍建設,是防汛工作的有力支撐。汛前,我市全面完成防汛搶險物資儲備臺賬更新工作,落實各類防汛搶險物資4000余萬元,落實專、兼職搶險隊伍8000余人,儲備大型龍吸水車、大功率排澇泵車、發電機等各類防汛物資和裝備,市應急通信保障分隊輪流備勤,市應急救援大隊組織開展全市水域救援和搶險排澇綜合訓練,為搶險救援提供有力保障。入汛以來,認真組織防汛物資物料儲備和更新補充,強化防汛物資調運保障,完善物資輪換和調運預案,確保關鍵時刻搶險救災物資“儲得好、調得出、用得上”。
“‘家底’足,底氣才能足!”市應急救援大隊大功率排澇泵車操作手趙寧向記者介紹,近兩年大隊新列裝的9輛排澇車成為城市防汛的“主力軍”。與傳統設備相比,這批排澇車搭載14臺便攜式永磁潛水泵,重量更輕、功率更大、響應更快,單臺泵每小時排水量可實現400至600立方米以上,工作效率提升50%,且車身靈活,能整車作業,也可泵車分離,人能到的地方就能排水,還能快速適應橋梁、低洼路段等復雜地形,為城市防汛排澇注入硬核動力。“以前3臺泵才能搞定的活兒,現在1臺新設備就拿下了,機動性能更是沒的說!”趙寧連連點贊新裝備的“戰斗力”。
防汛是大考,更是一場硬仗,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頭,才能保證安全無虞。我市主動靠前、全面部署,完成181個山洪自動雨量站維護任務,受山洪威脅的690個重點防御村全部修訂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組織開展群眾撤避演練,落實撤離點2430個,織牢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護網”。緊盯中小水庫、河道堤防、涉水景區等重點領域,全方位排查整治隱患,累計抽查檢查項目177個,治理隱患48處。各縣(區、市)完成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防汛應急預案,切實做好基層防汛“最后一公里”,確保防汛工作無死角、無盲區。
當前,結合近期極端天氣多發的特點,全市扎實做好全過程雨情水情監測預報工作,密切追蹤天氣變化及雨情水情動態,精準監測預報局地強降雨和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情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組織多部門開展會商研判,群策群力,通力協作,針對局地強降雨預警預報難、防御難度大的實際情況,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為高效應對險情筑牢基礎。
太行不語,蕭水湯湯。我市正以責任和擔當筑牢防汛堤壩,以科學和務實織密安全網絡。風雨來臨,堅固可靠的防汛工程、時刻待命的應急力量、深入民心的防范意識,共同守護著萬家燈火,讓這座城市在風雨中穩步前行。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