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8-01
7月30日,太原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武曉英來到榆次區政府,開展了一場題為《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發展的未來之路》的講座。
講座中,武曉英圍繞農業發展概況、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碳匯三方面展開深入講解。她回顧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數字化農業、智慧農業的農業革命歷程,闡釋了農業機械革命、雜交育種革命等關鍵節點,也剖析了農業化學革命、綠色革命帶來的影響。
在現狀分析環節,武曉英指出,隨著人口增加,擴大耕地面積受限,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成為必然,但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會引發諸多問題。于是,生態循環農業應運而生,1970年美國學者首次提出“生態農業”概念,其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精華,是新型綜合農業體系。
晉中市農業基本情況在講座中也得以呈現,其地勢東高西低,形成“兩區三帶”產業格局與蔬畜果雜產業布局。武曉英還介紹了豬—沼—果循環農業、稻田養鴨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并闡述其重要意義。
對于農業碳匯,武曉英提出“規?!Y構—技術”三維理論分析框架。在農業發展之路方面,她建議開展關鍵技術聯合研發與攻關,提升技術水平與裝備能力;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形成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此次講座為榆次區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方向。一位參會人員感慨道:“武教授的講解,帶領我們走進了生態循環農業的新圖景。每一個鮮活的案例、每一組詳實的數據,都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態循環農業不僅是破解環境與發展矛盾的關鍵鑰匙,更是關乎糧食安全、鄉村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接下來,我們會將今天的所聽、所感、所悟切實貫徹到今后的工作當中,全力推動我區農業產業轉型發展?!?/p>
記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