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30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7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全面加強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持續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扎實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切實維護生態安全。今年以來,我市錨定“156”戰略舉措,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高標準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市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已完成44家,整體完成度達85%;44項“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已全部開工,34項已完工;大宗工業固廢排查整治分階段持續推進整改。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生態環境保衛戰正在晉中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治山:讓綠色鋪滿大地
近日,和順縣橫嶺鎮第一支生態修復護林隊在上北舍村成立,5名隊員以日常巡查、設施維護、數據記錄守護林地生態,為華北豹等物種的棲息地筑牢防線。而就在今年,當地新監測到4只成年華北豹,其中一只已擴散至縣城北部麻衣山區,這一“旗艦物種”活動范圍的擴展,正是晉中“治山”成效的生動注腳。
如今,和順縣已成為擁有7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在晉中,像和順縣這樣的生態蛻變并非個例,以生態優先為導向,晉中各地持續推進系統性治山工程,從造林綠化持續擴綠讓生態屏障愈牢愈美、大力興綠讓富民之路越走越寬,再到加碼護綠讓資源安全向穩向實,“綠色答卷”正在晉中各地續寫,不斷夯實綠色基底、注入綠色動能、提供綠色保障,為晉中高質量發展描繪更加濃重的生態底色。
治山不僅守住了生態本底,更激活了發展動能。和順縣貓盟“豹鄉田”項目帶動村民增收,非遺牽繡、原醋釀造等生態友好型產業扎根鄉村。祁縣林場積極實施“百場帶千村”行動,依托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和喬家大院,打造5A級景區發展模式,帶動附近村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昔陽縣孔氏鄉機械化帶狀發展板栗經濟林2.5萬畝、核桃1.2萬畝,實行集中連片規?;洜I,實現資源變資產、林權變股權、農民變股東。在全市范圍內,森林康養、文旅融合等新業態因良好生態應運而生。
從野生動物回歸到綠色產業興起,晉中以治山實踐證明:當綠色成為大地底色,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便能形成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正愈發清晰。
治水:護碧水永續長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循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引,晉中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踐行使命擔當,全面投身汾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為汾河中游重要流域,這條從祁縣思賢村入境、至靈石王莊橋南出境的母親河,正在全方位治理中重煥生機。
“河面寬了、水量足了,傍晚親水觀景平臺滿是散步的村民?!苯樾菔兴止ぷ魅藛T李莉口中的汾河之變,源于汾河二號濕地提質等工程。污水處理廠尾水回收、河網連通讓活水循環,依托水資源精細調配,祁縣每天1.8萬噸中水匯入昌源河濕地公園,讓“清水綠岸”從愿景落地。
治水既要護生態,更要促發展。靈石縣探索再生水水權交易,兩渡產業園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建成后,“中水直供企業”成常態,正如當地專班負責人張耀偉所說:“既省了新鮮水,又給工業添了活水”;介休中街村投入540萬元治理黑臭水體,1萬立方米蓄水池讓污水變灌溉用水,村民告別“污水橫流”。
如今的晉中,已構建起“上下聯動、全域協同”的治水格局。7大類86項工程織密防護網,從城鎮污水治理到農村污染防控,從濕地凈化到河道修復,以及工業節水改造、農業高效灌溉、地下水禁采限采同步推進,讓節水護水成為共識。
“汾河流水嘩啦啦”的旋律漸次清晰。晉中以治水實踐證明:當碧水成為大地脈絡,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便能同頻共振——這條母親河載著綠意與希望奔涌向前,正是“守護碧水長流”的生動注腳。
治氣:還天空澄澈湛藍
在汾河谷地,晉中大氣污染管控的攻堅戰正打得扎實有力,“藍天常在”的圖景日漸清晰。太谷區的瑪鋼企業曾是當地大氣污染的“重點戶”,如今90家企業完成環境綜合整治,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皬S區空氣清新了,周邊居民再沒投訴過,訂單反而多了。”企業負責人的感慨,道出了治污與發展的雙贏。
工業治氣是核心戰場。全市44家企業完成深度治理,進度達85%;172家企業量身定制無組織排放“一廠一策”,94個污染問題逐個清零;13家焦化、水泥企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正按最新標準完善設施,從源頭減排到過程管控,工業廢氣排放的“閘門”越收越緊。
控煤、治臭氧同步發力。為斬斷散煤污染,晉中爭取中央、省級專項資金約1.57億元,3062戶集中供熱工程已開工建設,投入約0.34億元,讓“煤煙味”漸成過去;針對臭氧污染,《晉中市2025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精準落地,167家噴涂噴塑企業建立管理清單,80家完成源頭替代,327家汽修、加油站等企業自查整改涉VOCs問題,給空氣“減負”。
從工業廢氣治理到散煤清零,從臭氧防治到全鏈條管控,晉中以“靶向施策、久久為功”的堅持,讓天空底色愈發清亮。今年上半年,我市市城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這片湛藍里,既有生態環境的改善,更有發展理念的轉變。治氣之路,正讓“藍天白云”成為市民日常可見的幸福。
治城:繪“怡然”生活新圖
近日,榆次區東大街的美化升級收獲市民紛紛點贊。漫步街區,腳下是創意路面,身旁是人氣網紅墻,抬頭可見國風生肖裝飾與古巷相映成趣。這條承載榆次煙火氣的老街,正以“步步皆景、處處舒心”的新面貌,讓市民真切感受“顏值與體驗齊飛”的美好。
我市圍繞“讓街景更亮眼、讓體驗更舒適”目標,從細節處打磨城市質感:曾經單調的電箱等戶外設施變身“藝術品”,成為展現文化的“微型展臺”;網紅墻設計巧妙,聚攏超高人氣。從電箱美化到路面升級,從網紅墻打造到生肖裝飾落地,每一處變化都凝聚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繡花功夫”,既讓老街在煥新中留住煙火氣,又讓市民在變化中觸摸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走進市城區,公園綠地星羅棋布,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優選之地。夏風輕拂時,晉商公園的荷塘更添新韻:數十艘古色古香的游船悄然入畫,輕紗漫舞、燈影綽約,為碧水紅荷平添流動的詩意。這些滿載“繁花”的古典游船,為市民游客構建起可游、可賞、可品的詩意空間,讓“船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成為城市新名片,也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美妙交融。
而集文化交流、創意展示、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怡然青年廣場,既是文化碰撞、創意迸發的潮流陣地,也是晉中文旅的新名片。無論文藝青年、電競達人還是美食愛好者,都能在這里找到專屬樂趣,感受城市的活力與溫度。
從老街煥新到公園添景,再到廣場聚能,晉中以“治城”實踐雕琢城市細節。這些變化與治山、治水、治氣的成果相呼應,共同讓“怡然見晉中”的圖景愈發清晰,讓生態宜居的城市底色更加鮮亮。
當前,我市正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積極做大夜間經濟、周末經濟、假日經濟旅游消費業態和形態,培育更多具有鮮明特征的“網紅打卡地”,吸引周邊城市更多游客來晉中旅游,更好體驗修身養性、怡然自得、悠閑自在的休閑時光。晉中,正以“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為引領,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生態宜居的目標邁進。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未來,這座城市必將在生態保護與文旅融合的沃土上,生長出更多詩意與活力,讓“怡然見晉中”的意境深入人心,綻放出愈發璀璨的光彩。
記者 馮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