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麓,暑意正濃。7月24日,市委人才辦聯合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清華大學晉中博士團和上海交通大學實踐團穿梭于昔陽縣的青山綠水間,以腳步丈量土地,用智慧探尋經驗,在北方山鄉的鮮活樣本中觸摸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機脈動。
步入昔陽縣沾尚鎮沾尚村,一場“垃圾革命”正悄然改變村莊面貌。用廢棄啤酒瓶制作的綠油油的“樹葉”新穎別致,農業器具麻繩包裝的酒文化人像醒目莊重,水泥“餐廳”為行人提供陰涼,各色塑料瓶串聯成的彩虹墻亦成為打卡新標?!坝米钌俪杀敬蛟熳钣腥の兜奈⒕坝^?!备S講解員的腳步,沾尚村目之所及碧草連天、花香四溢,引得學子們流連忘返、合影留念。
作為我國首批命名的綠色村莊、國家森林鄉村、市級生態旅游村,樂平鎮崇家嶺村以“四季康養”定位備受好評。博士團一行乘觀光車沿山路而上,清風愜意、綠意盎然。山腰上,30個高標準營地如點點星光吸引眾人注意。步入其中,典雅大氣的現代化住宿環境彰顯高品質服務水平,親水民謠碼頭唱響農文旅融合新歌?!绑w驗感直接拉滿,感覺全身的疲憊都被治愈了!”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的趙蘇原說道。做足“山水”文章讓昔日的窮山溝蛻變為了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
在樂平鎮西南溝村,博士團行走于保存完好的清代院落群中,沉浸式感受文旅全新業態。在這里,雕花木窗與精美漢服完美映襯,大院文化同旅拍經濟古今交融,為古村落的“活態傳承”提供了生動示范。同樣是“舊村盤活”,在大寨鎮大寨村的半山腰,廢棄多年的土窯洞也迎來新生:具有歷史意義的火車廂窯洞改造升級,打造出兼具現代氣息與地方特色的窯洞賓館,依勢而建、錯落有致,無院墻隔離,完整保留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風貌。博士團成員中來自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萬飛宏感慨:“閑置資源一旦盤活,山水都是真金白銀。”
因地制宜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是鄉村振興題中之義。在大寨鎮郭莊村,“水云間”民宿枕水而建,村集體與水庫管理處聯動開發。在大寨鎮北畝村,梅花鹿養殖基地已形成從特色養殖到鹿茸深加工、觀光體驗的全產業鏈條?!耙还锫谷?800元,年產鹿茸5000公斤,所用工人全部為附近村民,月薪最高可達4000元?!别B殖基地工作人員介紹。產業興、環境美、百姓富的立體圖景,成為鄉村振興最有力的注腳。
從沾尚的“垃圾革命”到崇家嶺的“美麗經濟”,從西南溝的文化根脈到郭莊、北畝的創新實踐,晉中鄉村的蛻變印證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強大生命力。下一步,清華大學博士團和上海交通大學實踐團將以最前沿的學術目光與最深厚的鄉土實踐,為晉中廣袤田野催生出更多振興碩果。
記者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