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時間:2025-07-23
一、什么是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
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簡稱飲水型地氟病)和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簡稱飲水型地砷病)是兩種不同的地方病,但均是由于居民長期通過飲水攝入過量的氟或砷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中毒,屬于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二、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的發現歷史
飲水型地氟病歷史悠久,根據考古資料記載,該病在人類遠古祖先生活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我國三國時代魏國的嵇康在《養生論》中提到“齒居晉而黃”,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關于氟中毒與水土關系的記載。
嵇康(224-263年)
飲水型地砷病也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人們對它的認識起始于20世紀40年代。我國臺灣省于1956年首次發現高砷烏腳病病區,內地于1982年首先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的奎屯和烏蘇地區發現砷中毒病區。
三、認識氟和砷
氟的原子量為18.998,為元素周期表中第9號元素,屬第2周期第Ⅶ類主族鹵元素。氟是所有元素中負電性最強的一個元素,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氟的化學性質極為活潑,它能夠從化合物中置換出其他鹵族元素,常溫下很容易和許多金屬元素化合,在高溫下幾乎能與所有元素發生作用。絕大多數的無機氟化物都能溶于水且有較高的熔點和沸點。因此,氟的化學地理遷移能力極強,廣泛存在于巖石、土壤、水、空氣和動物體內。飲水中的氟主要以氟離子形式存在,極易被人體吸收。
含氟礦石
砷的原子量為74.9216,為元素周期表中第33號元素,屬于第4周期第VA類主族氮元素。砷是一種分布廣、危害大的有毒污染物,其毒性在各種環境污染物中名列前茅。在古代,砷就因砒霜(三氧化二砷)對人體有劇毒而廣為人知。砷的毒性與其賦存狀態有關。飲水中的砷主要為無機砷,三價無機砷毒性大于五價無機砷。海水中的砷含量要明顯高于淡水,海洋生物體內通常會富集更高含量的砷,但主要以砷糖和砷甜菜堿等有機砷形式存在,幾乎無毒,所以海產品中即使含砷量非常高,卻不會因過多攝入而引起砷中毒。
?
四、飲水中的氟和砷為什么會超標
氟和砷在自然界中均分布廣泛。高氟水既可以來自淺層地下水,也可以來自深層地下水。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地理、氣候等因素造成氟離子富集,容易形成淺層高氟地下水,分布在我國長白山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內。而深層高氟地下水受古代地質環境的影響,主要以散在形式分布。我國面積較大的飲水型砷中毒病區基本都是分布在山前洪積——沖積扇平原,位于地勢較低處,通過淋溶——蓄積作用形成局部深層地下高砷水,如新疆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陰山山脈南麓傾斜平原地區、山西大同盆地和晉中盆地等。此外,局部高氟(砷)水的形成還可見于富氟(砷)巖石、礦床對流經水的污染。在以上高氟(砷)地區打井取水,則會出現飲用水氟(砷)超標問題。
五、飲水中氟和砷含量標準是什么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規定,大型集中式供水氟含量不超過1.0mg/L,砷含量不超過0.01mg/L;小型集中式供水(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萬人以下)和分散式供水氟含量不超過1.2mg/L,砷含量不超過0.05mg/L。
六、哪些水源有氟(砷)超標的風險
在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區,自家水井、集中供水點、自來水都有水氟或水砷含量超標的風險。在一些已知的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區,由于地下低氟(砷)水源缺乏,新建的覆蓋人口達上萬人以上的大型改水工程,水氟(砷)含量也可能超標。
七、我國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區分布在哪些地區
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和貴州省外,其他各?。▍^)均有病區存在,有病區村73000多個,病區村人口約6100萬?! ★嬎偷胤叫陨橹卸静^或高砷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新疆、內蒙古、山西、寧夏、吉林、青海、甘肅、湖北、安徽、江蘇、云南、陜西12個?。▍^),有病區村2500多個,涉及人口183萬?! ≡趥€別地區,飲水型氟中毒和飲水型砷中毒可同時存在。
八、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區的判定標準
居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生活飲用水含氟量>1.2mg/L,且當地出生居住的8-12周歲兒童氟斑牙患病率>30%,即可判定為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 【用裆畹淖匀画h境中,生活飲用水含砷量>0.05mg/L,即可定為高砷區,當出現且僅有可疑砷中毒患者時,為潛在砷中毒病區,當出現了輕度及以上的砷中毒患者可定為砷中毒病區。
九、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的臨床表現
通過飲水攝入過量的氟或砷均可以引起全身性慢性蓄積性中毒,但氟和砷作用的靶組織不同,二者的臨床表現也不同?! ?/p>
(一)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臨床表現
氟主要侵犯牙齒和骨骼,表現為氟斑牙和氟骨癥,是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性損害。氟對于非骨相組織,如神經、心血管、免疫等系統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但不具有特異性。
?
1.什么是氟斑牙?
又稱“斑釉癥”,牙發育形成期間,因攝入過量氟化物而引起的牙齒病理性改變。特征性改變發生在牙釉質,包括釉面呈白堊色、黃棕色或缺損等,但也可累及牙本質和牙骨質。氟斑牙是氟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是反映氟中毒最敏感、特異的指標。氟斑牙輕者影響外觀和美容,重者影響咀嚼及消化功能。
氟斑牙
2.什么是氟骨癥?
氟骨癥是以頸、腰和四肢大關節疼痛、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以及骨和關節X線征象異常為主要表現的慢性代謝性骨病。初期僅有持續性的骨關節疼痛并伴有一般的中毒癥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繼續發展可出現關節不靈活、運動功能障礙等體征,生活和勞動能力降低;嚴重的氟骨癥病人肘關節僵硬變形,活動障礙,因為摸不到自己的臉而不能洗臉、洗頭,脊柱嚴重彎曲變形,導致身體形成C字形,睡覺不能平躺,抬頭看不見天,勞動能力顯著降低或喪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癱瘓。飲水型氟骨癥病人
?。ǘ╋嬎偷胤叫陨橹卸镜呐R床表現
皮膚三聯征——掌跖角化、軀干皮膚色素沉著和色素脫失是地砷病的特異性損害,皮膚病變嚴重者可惡變發展為鮑文氏病和皮膚癌。砷可以侵害人體多個系統,地砷病病人臨床表現個體差異很大,輕度病人往往只有較輕的皮膚改變,而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重度病人除了具有典型的皮膚損害外,神經、心血管、肝病、內臟腫瘤等并發癥也較多見,但均無特異性。
十、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的人群分布特征
1. 氟斑牙可以發生在乳牙,也可以發生在恒牙。恒牙氟斑牙一旦形成,終生不能消退。氟主要侵害牙齒發育形成期間的造釉細胞,當恒牙萌出后,遷入病區或接觸高氟環境的兒童不再發生氟斑牙。
2. 氟骨癥主要發生在成年人,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因為高氟暴露時間越長,機體蓄積的氟量增加,氟骨癥隨之也就越重?! ?/p>
3. 高砷暴露的人群,任何年齡均可發生砷中毒?;疾÷孰S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因為隨年齡增長,砷的累積暴露量增加,砷對機體的作用時間也越長。在飲水砷濃度較高的地區,可出現兒童砷中毒?! ?/p>
4. 同一病區村的井水含砷量差異很大,病人呈小灶狀或點狀分布,家庭聚集性是飲水型地砷病的突出特點?! ?/p>
5. 一般認為飲水型氟斑牙、氟骨癥、砷中毒與性別無關,亦無種族差異。
十一、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的影響因素
1. 營養條件:經濟狀況差,營養不良,如蛋白質不足、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缺乏,使氟中毒、砷中毒病情加重?! ?/p>
2. 飲水中的化學成分:水的硬度、鈣和鎂可以降低氟的吸收,促進氟從體內排出,拮抗氟的作用,而水的堿度作用則相反?! ?/p>
3. 飲水習慣:常飲生水的人砷中毒病情比常飲開水的人重。
4. 氣候與氣溫:氣候炎熱地區,居民耗水量增多,總氟或總砷攝入量增加,病情相對嚴重;氣溫寒冷可以加重砷中毒病人的末梢循環障礙等血管損害?! ?/p>
5.個體差異:飲用同一高氟(砷)水井的人病情可能有很大差異,同一家庭成員中也存在病情輕重不同的現象,與個體的敏感性、生理、健康狀況有關。
十二、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的預防
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和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納入我國重點防治管理的兩種地方病,飲用水氟、砷超標是我國農村飲水安全重點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水質進行監測,發現水氟、水砷超標,應及時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地氟(砷)病可防不可治,避免罹患地氟(砷)病必須從預防做起。
1. 改換低氟、低砷水源為首選,可以因地制宜地選擇深井水、地面水、雨水等。
2. 若附近找不到低氟、低砷水源,則需要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對飲用水進行除氟、除砷處理。
3. 在合格水源比較稀缺的地區,可以將水氟(砷)濃度不同的水源進行混合,使水質達到飲用標準?! ?/p>
4. 另外,采用分質供水,即飲水和生活用水使用不同的水源,氟(砷)含量標準不同,可以節約優質水源。
十三、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的治療
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因清楚,重在預防,針對患者以對癥治療為主?! ?/p>
(一)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1.氟斑牙:根據氟斑牙的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輕度及以下的氟斑牙白堊變或著色較輕,無釉質缺損,對牙齒的美觀和功能影響較小,一般情況下可以不予處理。中度和重度氟斑牙的著色和缺損比較嚴重,不僅影響了牙齒美觀,甚至導致牙齒缺損和斷裂。可采用漂白法和修復法給予對癥治療,依據患者病情,這兩種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2.氟骨癥:目前尚無特異的治療方法及藥物,主要是減輕痛苦、對癥處理,同時提高膳食營養。針對具有關節明顯疼痛、功能障礙的地方性氟骨癥患者,在明確分度或疾病進展分期的前提下,分別選擇非藥物治療(包括自我行為療法,針灸、按摩和物理療法,行動支持)、藥物治療(局部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治療、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治療)或手術治療(關節鏡手術治療、關節置換)。
(二)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地砷病是一種以皮膚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原則主要是:一是切斷砷源,減少砷吸收;二是驅砷治療,促進體內毒物排出;三是對癥綜合治療。目前常用的驅砷藥物為巰基(-SH)類化合物,如二巰基丙醇(DMPS)、二巰基丙磺酸鈉(DMSA)等。對于皮膚角化的病人,可采用5%—10%水楊酸軟膏、20%尿素軟膏等緩解疼痛,軟化和溶解角化物,使角質層脫落。有末梢神經炎、周圍血管病變者可以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