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7-23
7月,驕陽似火,太行山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層巒疊翠、郁郁蔥蔥。驅車從左權麻田一路東行約二十公里,便來到了山西與河北兩省交匯分界的“十字嶺”。這里崇山峻嶺連綿、溝壑縱橫交錯,山勢縱橫恰似一個巨大的“十”字,故而得名。這片土地,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壯美風光,更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不朽的精神。
步入左權縣十字嶺突圍戰文化園,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這座紅色地標,如同一位堅毅的衛士,巍然矗立在晉冀交界的崇山峻嶺間,靜靜訴說著83年前那場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生死突圍。
時間回溯到1942年4月,日軍糾集3萬兵力突襲八路軍總部所在地麻田,企圖消滅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腦機關,戰況空前激烈。25日,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機關在麻田以東的十字嶺一帶遭敵包圍。面對敵情,左權奮勇承擔了指揮突圍的重任,率領部隊奮起應戰。6架敵機輪番轟炸,萬余名日軍像蝗蟲一般撲來。左權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掩護著總部首長和萬余名軍民沖出日軍的包圍圈。當左權和最后一批人員突圍至一個山埡口時,一顆炮彈飛來,他被彈片擊中頭部,壯烈殉國,年僅37歲。他是抗日戰爭史上共產黨軍隊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左權縣文化歷史學者張基祥多年來致力于左權抗日根據地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編纂工作。講到此處,他難掩激動之情,眼中閃爍著淚光。幾十年來,左權將軍的英雄事跡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相傳。以將軍名字命名的左權縣,傳承著將軍的紅色血脈,十字嶺也成為學習抗戰精神的生動課堂,吸引無數人前來追尋英雄的足跡。
走進文化園內的歷史文化館,館內的場景復原令人震撼,硝煙彌漫中,左權揮臂指揮的身影與戰士們沖鋒陷陣的英姿,仿佛將參觀者帶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館內珍藏的11封家書,更是讓這位鐵血將軍的柔情一面躍然紙上,令人潸然淚下。
十字嶺突圍戰文化園最具感染力的當屬那面英烈墻,有尋親者在此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有退伍軍人輕撫同鄉先輩的名字,每一個金色的刻痕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如一位參觀者所言:“觸摸這些名字時,仿佛能感受到他們熾熱的生命溫度。”
這座占地6萬余平方米的文化園,不僅是對歷史的忠實記錄,更是對紅色基因的生動傳承。它用最莊重的方式告訴我們:英雄從未遠去,他們的精神已化作巍巍太行的層巒疊嶂,永遠守護著這片他們用生命捍衛的土地。在這里,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觸可感的生命印記;紀念不再是簡單的儀式,而是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如今,站在十字嶺之巔極目遠眺,但見蒼山如海,松柏長青。這座新落成的文化園,正如一束永恒的火炬,照亮來路,也指引去路。它時刻提醒我們:銘記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傳承;奮發圖強,是對先烈最深的緬懷。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紅色基因必將代代相傳,匯聚成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記者 張凱鵬 通訊員 張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