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7-21
7月18日,晉中學院教師、戲劇戲曲學博士張敏走進介休市,以《守護文明的活態基因: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題,為介休市委宣傳部全體干部和非遺傳承人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專題講座,助力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邁向新高度。
“2004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6年頒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設立‘文化遺產日’,標志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制度化、規范化階段,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敝v座中,張敏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釋義、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人類遺產(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傳統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關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十大類型(山西)四方面,進行了系統且全面的介紹。
張敏重點闡述了非遺保護的重要意義。她表示:“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文化,屬于全人類,包括當代與后代。遺產是全人類留給后世的禮物,熱愛、關注和保護家鄉遺產,就是熱愛和守護我們的家園。”她呼吁大家重視非遺蘊含的內在文化意義,切實做好保護工作。
講座結束后,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此次講座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對推動介休市非遺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介休市委宣傳部理論科科長李澤瓊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生動體現,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p>
記者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