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在壽陽縣城西小學的走廊里,時常飄蕩著孩子們的熱烈討論聲:“李老師說‘紅船’變成‘大輪船’啦!”“尹靈芝姐姐的故事,我要回家講給奶奶聽!”孩子們口中的“李老師”,正是晉中市“同心圓”宣講團宣講員李文娟。12年來,她將厚重的黨史故事,精心編織成童言童語,如春風化雨,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悄然生根、發芽。
紅船駛入童話港?!昂⒆觽儯?!這可不是普通的木船喲——”李文娟舉起手繪的南湖紅船圖,聲音輕柔:“1921年夏天,煙雨蒙蒙的湖面上,這艘船載著13位心懷理想的叔叔,開了一個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會?!敝v臺下,一只只小手高高舉起:“老師,船上的叔叔淋雨不怕冷嗎?”李文娟微笑著蹲下身,將一只精巧的紅船模型輕輕推到學生們面前:“怕呀。但他們更怕那份珍貴的‘計劃書’被打濕——那可是讓咱們中國變好、變美的藍圖呀!”不久后,教室的角落里悄然誕生了一個“紅船角”。孩子們折出一只只小紙船,船身寫滿了“我想對黨說的話”。一張最小的紙條上,字跡歪歪扭扭卻格外真摯:“謝謝您,讓雨停了,天晴了?!?/p>
英雄故事潤童心。講起家鄉小英雄尹靈芝的故事時,李文娟總會唱起那首尹靈芝在抗日小學唱過的紅色歌曲,“得兒楞登一楞登,我們是兒童軍。我們是抗日戰爭的先鋒隊,我們是新中國的主人公……”歌聲中,孩子們仿佛能穿越時空看到那個場景——敵人兇惡地用鞭子抽打尹靈芝,厲聲逼問:“你們村誰是共產黨員?”尹靈芝斬釘截鐵地說:“不知道!”犧牲前尹靈芝高喊:“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臺下孩子們小拳頭攥得緊緊的。第二天,班級里那本厚厚的“英雄日記本”上,寫滿了稚嫩卻滾燙的誓言:“我要像靈芝姐姐一樣勇敢!”“我要做個有擔當的人!”那一刻,英雄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高高矗立。
童聲飛過萬家門。李文娟還走進鄉村,將黨的聲音傳遞到更遠的地方。在一次鄉村宣講中,她發現這里的孩子們對“智慧農業”“大國重器”這些名詞還很陌生,便連夜修改課件,將衛星上天比喻成“能在天上飛的超級望遠鏡”,把高鐵飛馳描繪成“貼著地面跑的閃電小火箭”。最讓李文娟溫暖的是戴著紅領巾的講解員走進社區宣講時,白發蒼蒼的劉奶奶聽完后緊緊拉住她的手,說:“這些娃娃們真了不起,這話呀,講得又明白又貼心!”如今,校園里的“紅領巾廣播站”成了最受歡迎的節目,孩子們用帶著鄉音的普通話,播講著一個個鮮活的“黨史小故事”。
如今,李文娟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孩子們送的紙船。每一道細微的折痕里,都藏著童言稚語的天真追問,也承載著她沉甸甸的信念。在孩子們心湖上搖動“童言”之槳的引路人,專注而溫柔地,劃開一圈圈清澈的漣漪,那漣漪的名字叫做“信仰”。
本版統籌: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