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1
日前,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穩就業決策部署,錨定市委“156”戰略舉措,通過采取挖潛崗位資源、落實就業政策、強化技能培訓等措施,確保全市就業形勢保持整體穩定。截至6月底,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8萬余人,超過序時進度。
深挖就業崗位,搭建高質量供求對接平臺。深入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深挖各類市場主體就業潛能,加大各領域崗位歸集力度,以“10+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招聘活動為抓手,通過現場招聘、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相結合的形式,密集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招聘活動。截至6月底,已舉辦招聘會200場次,組織用人單位400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5萬余個。
助力市校合作,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高效落實市校合作,于3月起持續開展“就業服務進校園”系列招聘會,結合我市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專業鎮等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人才需求,分層、分類、分領域開展精準引才,將更多優質的崗位推送至高校畢業生身邊,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現場招聘、求職登記、政策咨詢、就業指導等一系列就業幫扶。深入太原理工大學、晉中學院、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傳媒學院、山西能源學院、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等高校參與舉辦校園招聘會15場次,組織634家企業參會招聘,提供就業崗位8100余個,達成初步聘用意向4800余人次。
落實優惠政策,培育發展更多創業主體。把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作為扶持重點群體自主創業的重要抓手,通過舉辦創業培訓班、在線直播宣介等形式,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宣傳力度,通過深化與銀行的合作、創新運行機制、優化辦理服務等舉措,解決中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等重點群體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全面提高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截至6月底,全市累計受理個人貸、小微企業貸共計123戶,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1筆,發放金額2958萬元,創業帶動就業348人。
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做好困難人員兜底幫扶。將大齡失業人員、長期失業人員、應往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采取“大數據+鐵腳板”方式,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方式建檔立庫,集中力量通過電話聯系、上門核實等渠道進行全面排查,宣傳幫扶政策、掌握就業情況,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落實社保補貼政策、推薦到企業就業、扶持自主創業等形式,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截至目前,為符合條件的個人、單位發放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就業見習等就業補助資金共計5774.5萬元。
選樹勞務品牌,發揮品牌促進就業引領作用。以“榆社古建工匠”被評選為全省唯一全國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為契機,我市在樹品牌、提質量、挖潛力上下功夫,于今年3月下發《關于公布晉中首批市級地方特色勞務品牌名單的通知》,評選出平遙牛肉制作工、榆次東湖食醋制作師、海玉食品包裝工、介休亣亣家政、太谷夕陽紅護工等市級勞務品牌11個,并成功推薦“左權家政技工”榮獲全省第五批省級勞務品牌。今年以來,我市依托11個市級勞務品牌、2個省級勞務品牌,圍繞技能培訓、勞務輸出、創業扶持三個渠道,打造全鏈條服務和保障體系,先后帶動了3300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穩就業和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加強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聚焦就業崗位挖潛擴容,面向有就業和培訓意愿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引導鼓勵企業對技能崗位職工強化培訓,促進技能提升。圍繞康養托育、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特色勞務品牌、省級專業鎮等重點領域市場需求和職業技能要求,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促進勞動者技能提升。截至目前,共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824人。同時,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積極開展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申報推薦工作,目前已經擬定推薦3家企業申報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深化校地融合,舉辦創業項目展示推薦會。為全面引深市校融合、大力推動產學融合,今年6月,市人社部門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傳媒學院攜手合作,在太原理工大學舉辦“晉中市大學城校地融合創業項目展示推介會”,校地雙方參展項目共計46個,吸引了38家投資機構、生產企業參會對接,最終有12個項目與企業簽訂合作意向書。其中,太原理工大學精選出居家健康監測、電力巡檢裝置等12個項目,山西傳媒學院精選了包括文化遺產數字化平臺在內的14個項目,進一步提高校企對接精準度,推動高校的科研成果與地方的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統籌就業崗位供給,強化市場化崗位開發力度,貫穿全年、高頻次開展各類型招聘活動,為各類求職人員就業提供充足的崗位支持;強化困難人員幫扶力度,加大對殘疾人、大齡失業人員、長期失業人員、脫貧勞動力等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實施就業援助專項行動,綜合運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搶抓畢業生離校前的關鍵時期,持續推進“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引進新鮮血液。同時,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講解、崗位推薦、就業見習、公益性崗位安置等“1131”就業幫扶;全面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完善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體系,按規定給予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全力支持經營主體減負穩崗。
記者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