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21
7月15日,介休安泰工業園區的生產車間里,機械轟鳴聲是鋼材火熱生產的背景音。身著藏青工服、頭戴紅色安全帽的鄭安民一大早就穿梭于此,他手握手電筒照亮一條條H型鋼,耐心地向一旁的同事們講解技術難題。這樣的場景在鄭安民的工作生涯里上演了無數遍。
多年來,鄭安民帶領團隊突破“卡脖子”難題,制定過行業標準,更以數字化轉型為突破方向,推動了傳統產業向高端化邁進。
回憶20多年來的工作歷程,鄭安民說:“有‘低頭干’,也有‘抬頭看’?!?/p>
信念如鋼 淬煉匠心
2020年,得知要研發高強度冷鐓鋼時,鄭安民心里有點打鼓。
高強度冷鐓鋼主要用于汽車、造船、設備制造、電子、家電、自行車、工具、輕鋼結構、建筑等行業,必須具備良好的冷頂鍛性能,因此工藝要求極高。這一產品是安泰此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作為“普轉優,優轉特”進程中關鍵的攻堅環節,既沒有成熟的工藝路線可借鑒,又要在短時間內滿足市場對材料 “高質量、高性能、高穩定性” 的嚴苛要求,難度可想而知。
于是,隨后的60天里,鄭安民帶領團隊攻堅組連續駐守車間,攻克稀土微合金化關鍵技術,實現該領域國產化零的突破。
鄭安民做出的成績遠不止高強度冷鐓鋼這一項。
創新開展潔凈鋼冶煉技術研究,優化轉爐脫氧合金化工藝,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鋼水純凈度難題;攻克異型坯中包快換工藝,徹底消除氣泡、裂紋等質量缺陷,使超大規格型鋼制造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煉鋼這個領域里,鄭安民用20多年的時間,主導開發11個高端鋼種,實現20多項技術革新,突破50余項工藝瓶頸,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超2億元。
談及過往的成就,鄭安民謙虛而冷靜:“光榮總會過去,我作為科研人員,在未來還會堅持專注專精,瞄準行業痛點持續發力,不斷奮斗,我希望自己能突破更多的產業瓶頸?!?/p>
初心如磐 踐行使命
“搞技術創新,首先要明白為誰干、怎么干,黨員就該在攻堅克難中當先鋒?!?這是鄭安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作為“鄭安民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鄭安民創新“黨建+技術”融合模式,組建起一支“黨員責任崗”技術攻關隊,將黨組織建在了創新鏈上。
2022年,在開發智能煉鋼控制模型時,鄭安民牽頭組建跨部門聯合攻關組,由黨員骨干帶頭破解數據融合、模型優化等10余項核心難題,最終該模型實現煉鋼能耗降低12%、生產效率提升18%,成為了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案例。
“2013年,我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宣誓的那一刻,心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鄭安民回憶起入黨時的情形,很是激動。
作為黨員,鄭安民自覺扛牢“傳幫帶”責任,建立起“理論培訓+實操指導+項目歷練”的人才培養機制。他帶領創新工作室培養出15名技術骨干,其中3人獲得“山西省技術能手”稱號,他的團隊更是先后獲得了山西省QC一等獎、晉中市質量攻關優秀成果一等獎、介休市“五小”創新一等獎等榮譽。
創新如潮 引領發展
工業4.0浪潮洶涌,鄭安民敏銳意識到安泰作為傳統鋼鐵企業必須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挑戰。
于是鄭安民率先牽頭,進行了智能煉鋼控制模型、高品質鋼過程質量控制模型的開發。
“我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咬定生產可視化、管理數字化、決策智能化的目標,構建起一個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實現集成多維度實時數據感知技術?!?鄭安民說。
在鄭安民與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智能煉鋼控制模型這一系統實現了通過對煉鋼全流程2000余項數據的實時分析,精準控制溫度、成分等關鍵參數。
經此一役,安泰集團的鋼水成分合格率從92%提升至99.6%,成為了山西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山西省先進智能制造工廠。
鄭安民深知“得標準者得天下”,他主動參與《熱軋H型鋼》《預應力鋼絲及鋼鉸線用熱軋盤條》2項國家標準修訂,將安泰先進工藝轉化為行業標準。在鄭安民的推動下,“安泰標準”從車間走向了全國。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因此獲得高端鋼材市場主動權,產品遠銷10余個國家和地區。
“以前,我們是在追趕別人的標準,而現在,我們的先進工藝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準?!编嵃裁褡孕诺卣f。
一天的工作即將結束,鄭安民站在山西安泰集團智能管控中心的大屏幕前,看著實時跳動的生產數據,目光如炬。20余年光陰,這位“紅色工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忠誠、科研工作者的執著,書寫出以匠心踐行初心、以創新賦能發展的奮斗答卷。
本報記者 張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