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7-17
晉中市委黨校 韋潤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晉中市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基礎制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2024年12月27日,晉中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晉中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025年3月26日經山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目的在于提升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形成人人動手、人人盡責的社會共識和內生動力,把降碳減排變成全社會自覺行動,把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變成社會風尚。
一、強化生態文明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現代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構建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它要求人們改變傳統的發展觀念和生活方式,轉變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理念是近年來中國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要任務是在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讓生態環保意識深入人心。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政府、社會、民眾共同努力,凝聚起同頻共振的強大合力。
為此,晉中市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印發《晉中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強化宣傳引導,圍繞節能宣傳周主題,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積極傳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通過媒體開設環保專欄,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參與度,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樹立一批采用綠色技術、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措施,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企業典型。在學校教育中,晉中根據教育部《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將綠色低碳發展納入本地國民教育體系,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在各學段課程教材中融入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從小增強節能降耗意識,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營造綠色低碳的教育氛圍。在全社會倡導低碳、節約、環保的綠色生活方式,鼓勵節約能源、減少廢物和污染物排放,提倡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培養人們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環保素養。
二、培養良好日常生活習慣。養成綠色低碳的良好生活習慣從根本上需要明確、可行的制度保障。晉中市及時頒布了《條例》,用以引導、規范人們日常行為習慣,《條例》適用范圍為晉中市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及其監督管理等活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遵循政府推動、城鄉統籌、社會參與、因地制宜的原則,推動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明確了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劃分及具體的管理責任人制度;主題是垃圾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農村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渣土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并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城市、農村實行分類收集、運輸與處理,禁止將已經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混合運輸、混合處理。為保障《條例》的有效實施,《條例》提出建立考核評價、監督檢查、智能化監管、執法聯動等機制和相關法律責任。明確了對違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行為的處罰措施,增強了權威性,確保垃圾分類工作依法推進。
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尤需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理念,以點滴之力匯聚成綠色低碳發展的磅礴力量,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