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7-15
浩辰12歲了,靦腆、內向,喜歡看書、拼樂高、學習編程,不愛運動,朋友少,家庭聚會時常躲在角落里。浩辰的媽媽很焦慮,覺得他太文靜、太內向、有些社恐,總是督促浩辰多交朋友、外向陽光些,還給兒子報演講課。浩辰的爸爸有時會斥責兒子“膽小鬼”“不陽光”“屬狗肉的,上不了臺面”。浩辰嘗試過改變,但是發現很難,他變得更加內斂、自卑。
雯雯14歲了,活潑開朗、愛唱歌跳舞,喜歡追星。父母卻表示“雯雯從小就讓我們操碎了心,人家女孩都特文靜、自覺自律,她從小就調皮搗蛋、嘻嘻哈哈,一點女孩子樣都沒有。我們怎么扳她的性格都沒用。最近還迷上追星,總出各種幺蛾子,就是不好好學習?!宾﹨s說“爸媽總希望我改變,希望我是另一個樣子,他們還總說是為我好。如果我生活在一個‘玫瑰不必長成松柏’的世界該有多好!”
“理想人格”
不一定理想
浩辰的父母期待兒子外向、開朗、擅長社交、男子漢,雯雯的父母期待女兒文靜、乖巧、以學習為重。家長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文化背景的影響
人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往往受個人成長和生活的文化背景所影響。
在歐美發達國家,人們更強調個人主義,鼓勵個體獨特性、以自我為中心,重視個人成就;在東亞,人們更注重集體主義,褒贊融入集體的行為,強調歸屬感,追求關系和諧。
性別刻板印象
家長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也和“性別刻板印象”有關。
性別刻板印象是針對某一性別的性格特征、外貌、行為、角色的普遍看法或成見。比如男性應勇敢、強壯、強硬、甚至具有攻擊性;女性應瘦弱、文靜、溫柔、情感豐富等。
現代化進程的影響
“新的個性文化價值觀要求的社會角色就是表演者的角色,每一個人都將成為表演的個體?!?-沃倫·薩斯曼
美國文化歷史學家沃倫·薩斯曼指出,20世紀隨著商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從“熟人社會”進入“陌生人社會”,社會文化也發生了變化,從崇尚“品格的文化”轉變為“個性的文化”。
●?在品格為上的文化體系中,理想型性格是嚴肅、紀律嚴明而高尚的,強調責任、工作、榮譽、道德等;
●?在個性為上的文化價值體系中,人們開始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上,強調熱情、大膽、幽默、有魅力、有主導性、有說服力等在“陌生人社會”中更有競爭力的品質。
20世紀20年代兒童教育專家們提出幫助孩子們發展有競爭力的個性。20世紀中葉開始,大部分家長都認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沉默都是不被認可的,孩子們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合群、外向。內向型性格承受了越來越多的偏見。
當父母們陷入這樣的價值體系中無力掙脫,陷入社會的競爭焦慮中無法自拔時,會想盡辦法要為孩子進入“真實的世界”作準備。
但是這樣的“馴化”真的有益于兒童發展嗎?當代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同的性格特點自有其優勢;而不恰當的“馴化”不僅無益于兒童更有“競爭力”,更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損害兒童本身的性格優勢。
人格的海洋(OCEAN)
每種性格特點都自有其優勢
人格的海洋(OCEAN)又稱“大五人格”“人格五因素模型”,是心理學界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心理學家經過多年分析發現人格可以分為五個維度,它們的首字母拼湊在一起便構成了OCEAN--人格的海洋。
開放性(Openness)
反映個體對經驗的開放性、智慧和創造性程度及其探求的態度,而不僅僅是一種人際意義上的開放。構成這一維度的特征包括活躍的想象力,對新觀念的自發接受,發散性思維以及智力方面的好奇。
●?在開放性上得分高的人是不落俗套的、獨立的思想者、興趣廣泛。
●?得分低者則多數比較傳統保守,講究實際,偏愛常規,喜歡熟悉的事物勝過新事物。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反映自我約束的能力及取得成就的動機和責任感,是指我們如何控制自己及如何自律。●?盡責性高的人做事嚴謹、認真、踏實、有責任心,但也可能被評價為單調、乏味、缺少生氣,或者會成為完美主義者或工作狂。
●?盡責性低的人則馬虎大意、沖動、容易見異思遷,同時經常被認為是快樂的、有趣的、很好的玩伴,更有創意,有時能在需要時快速決策。
外傾性(Extraversion)
反映了個體神經系統的強弱及其動力特征,對人際互動的數量、密度、對刺激的需要以及獲得愉悅的能力。
●?外傾者愛好交際,通常還表現為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在群體中健談、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
●?內傾者比較安靜,謹慎,善于思考,不喜歡與外界過多接觸,但這不等于說他們就以自我為中心和缺乏精力,內傾者是含蓄而非不友好,自主而非追隨他人,穩健而非遲緩。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反映人性中的人道主義方面及人際取向。
●?宜人性高的人樂于助人、可信賴和富有同情心,注重合作而不強調競爭,有時會“老好人”、將他人利益放在自己之上。
●?宜人性低的人多比較自我、為人多疑,喜歡為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爭斗。
神經質性(Neuroticism)
反映個體情緒狀態的穩定性及內心體驗的傾向性。
● 高神經質個體更容易體驗到諸如憤怒、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傾向于有心理壓力,不現實的想法、過多的要求和沖動;但同時他們對情緒的敏銳性也能幫助自己進行情緒上的溝通和表達,也能更好地體察和共情身邊的人,當焦慮情緒被激發時會更有創造力。
●?神經質維度得分低的人多表現平靜,自我調適良好,不易于出現極端和不良的情緒反應。
正如艾倫·肖恩所說,“在我們中間,如果所有人都去當巴頓將軍,那么我們人類就不會取得進步;如果所有人都成為梵·高,結果亦然。我愿意相信這個世界上需要運動員、哲學家、性感明星、畫家、科學家;這個世界需要熱情,需要無情,需要漠然,也需要怯懦。這個世界需要那些致力于研究在不同情況下犬類的唾液腺會分泌多少唾液之人;同樣,這個世界也需要那些捕捉到櫻花之美、并能用十四行詩來傳達之人;需要能用2頁文字來剖析一個躺在黑暗中的床上、等待媽媽晚安吻的小男孩的心思之人……事實上,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就注定了這股力量源自其他領域?!?/p>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種性格都有其特定的優點和缺點。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兒童性格發展和穩定的重要階段,一味的否定、打壓和懲罰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孤獨和積壓消極情緒。
作為家長,真正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做法是了解和接納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鼓勵發揚孩子的優點和特長。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逐步引導鼓勵孩子面對并克服困難。
同樣,成為更好的自己,首先需要認識和接納自己。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生活在“玫瑰不必長成松柏”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在廣袤的“人格海洋”里自由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少華. 人格心理學[M].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0.[2]?蘇珊·凱恩.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M]. 中信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