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7-10
近些年,關于名人因抑郁癥事業受阻的報道屢見不鮮,甚至有人因此終結生命,相關新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國家在該領域的投入也不斷加大,在各類平臺上進行廣泛科普宣傳。抑郁癥也由原先被視為“矯情”,逐步為大眾所正視。
我們之前為大家簡要介紹過抑郁癥的運動療法(運動也能治療抑郁癥?--淺談運動療法在抑郁癥中的作用),對于輕中度抑郁,運動療法與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療效相當;NICE指南對運動療法治療抑郁癥給出了具體建議,包括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需要達到一定的頻率,以及持續足夠的時間等。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運動療法的更多話題。
有關運動療法的幾個概念及其意義
運動(exercise)指“有計劃、有組織和重復的身體運動,以改善或保持身體健康的一個或多個組成部分?!边\動包括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
研究表明,不管哪種類型的運動,運動多的人出現抑郁癥狀的幾率低。這個簡單的結論提示我們:只要減少久坐,盡可能增加運動,你就已經在預防抑郁癥了。
要使運動療法更好地發揮作用,需要達到一定的頻率和強度,即運動處方。運動處方是運動療法的核心。完整的運動處方包括:運動形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抑郁癥的運動處方為:每周至少3次以上,每次45~6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持續至少10周。
監督下的運動(supervised exercise):指由受過相關培訓的專業人士,包括體育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運動生理學家監督下的運動。研究發現,監督下的運動抗抑郁效果更好。因此,當你想通過運動療法來調節情緒或改善抑郁時,找個健身教練指導,會產生更好的抗抑郁效果。
運動療法適用于哪些抑郁類型或癥狀
抑郁癥存在多種類型,比如內源性抑郁、激越性抑郁、產后抑郁等,運動療法對不同類型的抑郁癥的作用存在差別。
運動療法對食欲下降、睡眠障礙、性欲下降等生理癥狀突出的抑郁癥患者更加有效。研究發現,運動對抑郁癥患者伴發的睡眠問題有明確的改善,且高強度運動能改善抑郁癥患者的睡眠質量。
快感缺失和動力不足是抑郁癥的核心癥狀,而運動療法對此有很好的改善。在辯證行為治療的情緒調節技能模塊中,有一種叫“相反行為”的技巧,即通過表現出與情緒相反的行為,來帶動大腦調節情緒。具體來講,患者處于抑郁狀態時,會缺乏動力、缺乏興趣、不想活動,如果循著這種沖動,我們的情緒就無法得到改善。相反,運動起來,就可以改善快感缺失和動力不足的癥狀。
抑郁癥患者會出現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認知功能異常。工作記憶,指的是個體在執行認知任務中,對信息暫時儲存與操作的能力,其作用相當于大腦的“緩存”。研究證實,有氧運動對抑郁癥患者的工作記憶有顯著改善。運動療法如何用于臨床
作為一種保護性因素,運動可以預防抑郁癥發生。
作為一種治療手段,運動療法能夠使藥物治療起效更快。
醫生們可能會擔心,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運動療法,是否會增加患者的負擔?不必多慮。已有研究表明,在常規的藥物治療基礎上增加運動,并不會降低兩種干預措施的可接受性。同時接受運動療法的患者,對抗抑郁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更高。國外研究還發現,接受運動和心理聯合治療的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也更高;而單獨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依從性很低。
也常常有患者會問,哪種運動方式對改善情緒更有效呢?我會給患者列舉可能的選項,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因為只有這樣才更有可能堅持,運動處方也才能起效。
運動處方在特定群體中的運用孕期抑郁癥患者
當孕婦罹患抑郁癥時,考慮到藥物對胎兒可能的影響,患者的治療選擇很有限,心理治療是一線治療手段?,F在,這個群體又多了一個可選項。
既往的臨床研究顯示,針對孕期抑郁癥女性的運動處方為:在專業人士的監督下,完成每周3次,每次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持續4-31周。運動的安排可以是:步行10分鐘+有氧運動30分鐘+拉伸10分鐘+放松10分鐘。如果運動結合音樂治療一起進行,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老年抑郁癥患者
有研究提到,針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運動處方應為:在專業人士監督下,每天做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常規活動,包括有氧運動、肌肉強化、靈活性和平衡強化運動,持續6個月。還有一個好消息,相比對抑郁癥的治療作用,運動對老年人群抑郁癥的預防作用更明顯。帕金森病共病抑郁癥患者帕金森病與抑郁癥的共病率高達50%。因抑郁癥導致的精神痛苦是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受損的重要因素。帕金森病本身會導致患者運動功能受損。而監督下的運動療法,可同時改善這兩個方面的癥狀,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運動處方小貼士平時要減少久坐,增加運動,挑選你喜歡的運動項目,在身體能耐受的情況下,強度越大越好。只要動起來,你就在預防抑郁了。當你出現抑郁癥狀時,可以嘗試運動處方,如果1-2個月沒有明顯改善,建議盡快到精神科門診就診。即使你已經在接受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也可以配合運動療法,這樣不僅會增強療效,而且能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找一位專業人士進行監督下的運動項目,能得到更好的效果。社會支持,也是運動療法起效的助推器,與朋友或家人一起運動,可能會增加治療成功的機會。讓我們一起,珍愛健康,從擁抱運動開始!
參考文獻1. Huang, Y.,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Lancet Psychiatry, 2019. 6(3): p. 211-224.2. Axelsdóttir, B., et al., Review: Exercise for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hild Adolesc Ment Health, 2021. 26(4): p. 347-356.3. Teychenne, M., K. Ball, and J. Salm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likelihood of depression in adults: a review.?Prev Med, 2008. 46(5): p. 397-411.4. Russo-Neustadt, A.A.,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potentiate the expression of specific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cripts in the rat hippocampus.?Neuroscience, 2000. 101(2): p. 305-12.5. Garza, A.A., et al., Exercis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and BDNF mRNA expression in the aging brain.?Pharmacol Biochem Behav, 2004. 77(2): p. 209-20.6. Trivedi, M.H., et al., Exercise as an augmentation treatment for nonremitt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parallel dose comparison.?J Clin Psychiatry, 2011. 72(5): p. 6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