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6-30
“今年小麥產量好,機器收得又快又干凈,顆粒都沒咋浪費。”6月27日下午,在太谷區陽邑鄉北杏林村的麥田里,種糧大戶張師傅望著聯合收割機“吐出”金燦燦的麥粒,笑得合不攏嘴。眼下正值“三夏”大忙,太谷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通過科學組織機收減損,全力保障6000多畝小麥顆粒歸倉,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兩臺聯合收割機正穿梭其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的轟鳴聲奏響“豐收曲”。農機手王師傅熟練地操控著方向盤,麥粒源源不斷地卸入運糧車。“現在的機器越來越智能,作業時掉粒少、損耗低,我們干活也更省心?!?王師傅說。在一旁,太谷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農機推廣站站長白玉翠正帶領技術人員開展機收減損監測。他們按“半米幅寬法”規程,在田間隨機抽樣、撿拾麥粒,認真記錄各項數據。
“今年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機收減損方案,組織十幾臺小麥收割機投入作業,并在多個村設置監測點?!卑子翊浣榻B,此前已在朝陽村、上莊村、西山底村完成測損,當天來到北杏林村,經過精準測算,小麥機收減損率均在1%以下,達到合格標準。白玉翠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大農機服務力度,通過加強農機手技能培訓、宣傳減損知識等方式,引導農機手規范操作,讓“減損就是增產”的理念深入人心。
據了解,目前太谷區小麥夏收已進入收尾階段。望著裝滿麥粒的運糧車緩緩駛出田間,村民李大姐感慨道:“以前總擔心收割時浪費糧食,現在有技術人員幫忙把關,心里踏實多了?!?從麥浪滾滾的田間到忙碌的打麥場,豐收的喜悅在太谷大地傳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寫下生動注腳。
記者 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