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2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矯正市場失靈,規范競爭秩序,使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臺?!?/p>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是統一市場的必然要求、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開放合作的重要基礎。
作為營商環境的窗口前沿,我市市場監管部門擔負著維護市場經濟制度、監管交易行為、守護質量安全底線、推動市場主體提升的重要職責。近年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始終聚焦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創新監管和服務方式,嚴格規范市場秩序,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為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內生動力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讓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轉化為企業看得見的發展信心。
優化服務
放管結合培育 “興業之林”
不久前,外商投資企業山西福萊博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戶我市。近日,公司負責人李玉真來到市民之家的外資企業登記注冊窗口,咨詢辦理外商投資企業注冊事宜。除了提供業務咨詢外,窗口還提供復印打印、材料準備、網上遞交、業務辦理等“一條龍”服務,實現全流程幫辦代辦導辦。
對于初來乍到的外資企業而言,這是晉中給予他們的第一縷溫暖。
外資企業登記注冊窗口雖小,但卻是外商認識晉中、感知晉中的“第一扇窗”。聚焦外資注冊難點堵點問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高質量打造外資企業登記注冊,嚴格執行優化“全國一張清單”,破除隱性市場準入壁壘,大幅降低準入準營成本,對重點外資項目啟動辦照輔助機制,助力外企登記“晉中速度”升級,外資企業許可業務全部實現半日內辦結。推進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有序推動外商投資企業組織形式和機構調整落實到位。2024年,登記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戶,同比增長68%。
營造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舉措。
為了打造有利于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良好生態,加快打破小循環、暢通大循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規政策,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向“最高手”看齊,在“最實處”發力,從“最細微”著手,用“最快速”行動,聚力打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圍繞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格局,持續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對接活動,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市、縣兩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及16個知識產權服務站的服務能力,主動對接企業需求,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同時,高標準強化審管銜接,與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建立暢通會商、互文、研判和通報四個機制,率先設定“審檢聯動”四個同步地方政務服務標準,做好事前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的無縫銜接,確保經營主體“進得來、留得住、長得好”。
破除壁壘
剛柔并濟規范“有形之手 ”
截至5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37710戶。在晉中生根的企業家們坦言,選擇晉中,不僅因其雄厚的產業基礎,更看重政府刀刃向內破除行政壁壘的硬核舉措。
大浪淘沙,企業不懼市場競爭,怕的是缺少公平競爭的機會。
公平競爭的實現,離不開制度的堅實保障和規范執行。市場監管系統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進一步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扎實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全力構建高效規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為市場主體掃清障礙、松綁賦能。
公平競爭審查,是指對于政策制定機關制定的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等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應當從公平競爭的角度進行審查。經審查,如認為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則不予出臺,或調整至符合相關要求后出臺;沒有進行公平競爭審查的,不得出臺。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去存量、審增量,對市級文件統一審查,政府30個職能部門自行開展統一審查。印發《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處理回應機制的通知》,升級審查舉報工作。今年以來,開展政府政策措施會同審查19個,從公平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的修改完善事項和風險清單20多條,全部被政府采納;共抽查34個市直單位、11個縣(區、市)政府網站公示文件30份。
以執法“溫度”提升發展“熱度”,探索建立了柔性執法和首違不罰制度,除嚴格執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12種首次違法和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外,還梳理制訂了我市市場監督管理領域輕微違法從輕、減輕和不予行政處罰的“三張清單”,其中免罰清單126項、從輕減輕處罰清單18項,運用行政指導、告誡約談等方式,對平臺經濟等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讓市場執法監管有尺度、有力度,更有溫度。
與此同時,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嚴格規范涉企收費,嚴查涉企違規收費行為,嚴管民生領域市場價格。堅持依法行政,建立統一指揮、橫向協作、縱向聯動的綜合執法機制,深入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率先開展基層隊所標準化建設,打造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市場“鐵軍”。
完善機制
多維協同筑牢 “監管之網”
信用監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內容,是建設誠信市場環境的重要手段。2024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信用監管機制建設,年報公示率達到91.45%,對全市9.7387萬戶企業進行信用分類管理,精準監管應用率達97.21%,規范“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發布《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合規指引》,為監管對象提供全流程合規指導,全市全年抽查檢查任務達150項。
信用修復制度是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機制,是失信經營主體解除懲戒措施的制度保障,是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的重要環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服務、監管、發展融為一體,以信用為基、服務為本,積極宣傳信用修復政策法規,同時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網站提供信用修復流程、規范化文本、公示信息范本等政務服務。建立信用修復“高效辦成一件事”協同聯動機制,優化信用修復機制,創新信用修復“零跑腿”“異地辦”服務;建立互認機制,實現外部門處罰信息修復“網上移”“網上辦”。
與此同時,制定行政處罰和信用修復“兩書合一”工作機制,率先在全市行政執法部門中推行行政處罰公示信用修復制度,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全程網辦充分發揮作用,2024年為全市1006戶經營主體(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移除經營異常名錄。
2024年,我市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確定為“完善信用承諾”試點地區,信用監管服務案例榮獲第六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
為進一步提升監管執法效能,我市積極推進監管執法信息化建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測分析和預警預測,提高監管執法的精準度和智能化水平。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形成監管合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記者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