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6-23
收割機作業中 通訊員 張曉燕 攝
?“再快些,雨云還有半小時就到?!? 月 20 日正午,介休市宋古鄉南橋頭村麥田里,黨員農機手李建軍緊握著方向盤,金黃的麥穗在收割機轟鳴聲中化作粒粒歸倉的糧食。“多虧‘農田管家’24 小時待命,不然這片熟透的麥子可要遭殃?!蹦蠘蝾^村相關負責人抹了把汗,指著田埂上穿梭的黨員服務隊感慨,“從搶收到晾曬,他們特別上心。”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三夏”攻堅戰中,宋古鄉以黨建為引領,編織起一張守護豐收的“紅色網絡”。
“三夏”時節,宋古鄉的麥田里處處躍動著“志愿紅”。在洪善村晾曬場,黨員趙大姐正用測溫儀檢查糧堆溫度,“濕度超過 13% 就要翻曬,一點馬虎不得?!彼砗?,“晾曬保障服務隊”的紅旗迎風招展,20余名黨員正協助農戶攤開剛收割的小麥?!巴曜钆孪掠?,現在黨員帶著農機來收、幫忙找場地曬,我們非常安心。”種糧大戶張師傅笑著豎起大拇指。據悉,介休市宋古鄉組建的服務隊已累計解決農戶“曬糧難”問題30余件,保障1.2萬畝小麥安全入倉。
“收割機突然熄火了。”接到求助電話不到 20 分鐘,由黨員技術骨干組成的流動維修隊就趕到了北壇村田間。流動維修隊相關負責人在滾燙的機器旁,熟練地調試零件:“‘三夏’期間,我們24小時待命,全鄉農機的‘健康狀況’都在掌握中?!边@是宋古鄉“農田管家”聯合指揮部高效運轉的一個縮影。該指揮部整合農技、電力、交通等8個部門力量,不僅繪制“搶收作戰圖”科學調度農機,還協調糧庫開辟“綠色通道”,確保新糧即收即賣。
“黨員干部多跑腿,群眾就能少操心。”宋古鄉相關負責人望著裝滿麥粒的糧車,眼神堅定,“我們要把‘農田管家’模式打造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讓每一粒糧食飽含群眾的獲得感。”如今,隨著最后一片麥田完成收割,宋古鄉的“三夏”戰役落下帷幕,而那抹閃耀在田間地頭的“黨建紅”,正成為守護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的永恒底色。
記者 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