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17
鄉村閑置資源是壯大集體經濟的“富礦”。近年來,昔陽縣界都鄉長嶺村積極探索鄉村閑置資源價值轉化新路徑,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以“和美鄉村 宅基收儲”評分為抓手,試點推行“兩山銀行”改革,實現閑置資源有效利用,人才效應不斷釋放,集體經濟持續壯大。
三招解鎖閑置資源“用”起來
面對農村閑置資源多、利用難的現狀,長嶺村探索實踐“清查摸底、評分估值、分類收儲”三步走,實現閑置資源變資產的就地轉換——
專班推進“清”底數。由長嶺村黨支部牽頭,對村內閑置宅基地進行全方位清查,詳細記錄資源位置、面積、權屬、現狀4類信息,建立精準、動態更新的資源臺賬,為后續開發利用提供堅實數據基礎。
評分估算“量”價值。出臺《長嶺村民居評分(試行)辦法》,參照房屋新舊程度、宅基地面積、地理位置、安全系數、房屋附屬物價值五方面因素對村民房屋進行價值估算,并綜合參考民居與古村落距離遠近、道路通行條件、庭院視野等因素進行詳細評估。
分類收儲“定”標準。組織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座談會等,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根據評分結果與村民意見,分類制定收儲標淮,將資源劃分為優先收儲、可收儲、待開發三種類別。根據開發方式、開發方向、開發期限進行初步整合,確保資源收儲工作順利推進。
多措激發各類人才“動”起來
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長嶺村通過多種渠道,匯聚本外地人才投資家鄉建設,助力鄉村發展。
本地干部“走出去”。支部書記帶頭積極參與縣鄉組織的外出調研培訓,自發前往浙江安吉縣、陜西留壩縣、運城鹽湖區等地,向先進地市學習古村落保護與開發、閑置資源活化利用等先進經驗,組織召開村“兩委”干部會議,分享經驗、開拓思路、碰撞交流,完善謀定長嶺村發展規劃。
外出人才“返回來”。利用清明、國慶、春節等節假日,組織流動黨員、在外大學生、企事業人員等26名返鄉人才召開座談會,介紹家鄉發展、村莊規劃,聚焦“兩山銀行”試點創建,引導大家利用閑置資源發展民宿、農家院等庭院經濟。
專業隊伍“請進來”。積極聯系具有專業資質的“隱居鄉里”設計團隊合作,洽談簽訂農文旅融合發展意向合同,敲定雙方在宅基收儲、項目策劃、管理運營等方面的細節,為閑置資源的開發提供專業化指導、品質化服務。
三化助力古村發展“火”起來
面對鄉村民宿發展規模小、同質化嚴重的發展難題,長嶺村結合自身優勢及收儲評分結果,堅持“差異化”建設經營。
差異化設計,打造特色民宿。以“品味化設計、品質化打造、品牌化管理”為目標,長嶺村依托古村風貌、民俗文化、歷史傳說等特色元素,打造了“古村記憶·8號院民宿”特色品牌,建成以來累計接待入住游客1000余人,為村集體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約8萬元。
專業化經營,提升品牌形象。成立文旅開發合作社負責民宿的日常管理運營,構建基礎培訓平臺,面向本地村民提供旅游服務、民宿管家、餐飲管理等培訓教育資源,增強村民的創業能力、技能水平和參與度,提升旅游品質和服務水平,解決本地閑置勞動力15人。
多元化發展,助力強村富民。以8號院民宿為核心,整合村內農業、旅游、文化資源,先后規劃實施“五彩梯田 秀美畫卷”農耕景觀、“花畫鄉村 魅力長嶺”綠化工程、“古村盤活 秀樓民宿”工程、“農特產品加工 非遺工坊”體驗項目、“庭院經濟 布點民宿”項目,不斷延長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鏈,形成了集古村游覽、景觀展示、手工體驗、綜合服務及鄉村住宿為一體的古村文旅融合示范點。僅2025年春節期間,長嶺古村共接待游客5萬余人,營業額5萬余元,“繡樓招婿”火爆出圈,日均人流量達到8000人次。下一步,界都鄉將堅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長嶺農文旅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記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