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6-16
六月驕陽下,晉中鄉村處處煥發蓬勃生機:農家庭院整潔有序,硬化道路通村入戶,連片的農田和設施農業大棚在陽光下泛著生機。文化廣場上,老人圍坐聊天,孩童嬉戲玩耍,鄉村生活的煙火氣撲面而來。
這幅徐徐展開的振興畫卷,是晉中久久為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善作善成持續推進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全面提升的生動寫照。
從汾河兩岸到太行之麓,“村美、業興、民和”的美好愿景正在加速變為現實。我市鄉村這場深刻的蝶變,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將黨的領導貫穿始終:書記親自抓,市縣四套班子成員包鄉聯村,自上而下堅決貫徹落實戰略部署,自下而上尊重農民意愿,把群眾的呼聲和期盼變成黨和政府所謀所為。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了首批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典型案例,《山西省晉中市:建好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成功入選全國綜合類典型案例,成為山西省唯一上榜的案例。這份國家級的榮譽,見證了我市從規劃引領到實踐落地,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指引,既扮靚鄉村“顏值”,更做實產業“筋骨”,走出了一條獨具晉中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晉中正邁著堅實的步履,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鑒的“晉中方案”。
三位一體:
擘畫“一片一帶一圈”新格局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實施20多年來,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為我們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對“千萬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部署要求,在全市域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動。
如何落筆?規劃先行。我市立足獨特地貌與發展實際,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精心繪制《晉中市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將11個縣(區、市)巧妙布局為“一片一帶一圈”?!耙黄本鄢墙迹河艽螀^、太谷區、壽陽縣打造城郊型鄉村振興示范片?!耙粠А迸d平川:祁縣、平遙縣、介休市、靈石縣構建平川區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示范帶?!耙蝗Α睆娚絽^: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循環圈。
依托這一藍圖,我市精心制定精品示范村、提檔升級村、環境整治村的振興標準,合理確定建設優先序,率先做強鄉(鎮)政府所在村,做優城區周邊村、景區承接村、特色產業村,點線面結合,推動實現全域規劃、全域建設走出一條由表及里、形神兼備、全面提升的鄉村振興之路,讓“千萬工程”造就千百美麗鄉村。2024年,已建成精品示范村153個,到2027年,將建成100個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個以上提檔升級村,實現全域鄉村的美麗蛻變。
三維聚力:
精雕細琢“形神兼備”新境界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今日晉中,城鄉界限日益交融:城里人熱衷下鄉自駕游,鄉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園”;城市豐富的資源,又成為服務鄉村的“CBD”。這幅融合新景,是我市從“凈、業、治”三個維度精準發力,全面提升鄉村品質的生動實踐。
“凈”字入手,環境蝶變。我市堅持思想和環境一起抓,在全市推行垃圾分類,構建城鄉一體的垃圾處置體系。精品示范村垃圾“日產日清”、上門收集;提檔升級村告別露天垃圾池,換上封閉桶,專人保潔及時清運。如今,左權縣澤城“藝術鄉村”、榆次區后溝“花園鄉村”、昔陽縣沾尚“無廢鄉村”等一批精品示范村亮點紛呈。村民們感慨地說:“過去室外臟亂差,現在處處四季花?!薄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晉中大地深入人心。
“業”上破題,產業興旺。如何讓鄉村有活力、農民有奔頭?我市把產業興旺作為富民的基礎、把富民作為產業發展的目標。依托晉中國家農高區金字招牌,大力發展特優農業。4個省市級農業特色專業鎮、241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生產規?;?、農產品加工精深化、市場營銷品牌化。全市八大產業集群的農產品加工業年銷售收入突破400億元,50%以上農業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同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美麗鄉村+文旅”新業態蓬勃發展,形成觀光旅游、沉浸體驗、寫生研學、消夏避暑、養生保健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模式,年接待鄉村旅游游客約600萬人次。在家門口就能致富,農民的干勁更足了。
“治”字鑄魂,涵養新風。村民口袋越來越鼓,但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還需要文明鄉風的浸潤,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我市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體系,整治高額彩禮,建設集中安葬點,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蔚然成風。持續深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打造了526個示范型、1782個達標型黨組織。 通過選好“帶頭人”、激活“村里人”、聯動“返鄉人”、吸引“青年人”,開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行動,以土地盤活、資源發包、資產參股、村企合作等模式,激活各類資源要素。
如今,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15,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67.2萬元,百萬元以上村270個,極大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為群眾辦事的能力和底氣。左權縣憑借寫生基地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榆社古建工匠”成為全國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三個維度”的綜合提升,不僅美了環境、興了產業、和了鄉風,更讓城鄉融合發展的美好畫卷,在市民下鄉與農民進城的互動中,越發清晰、充滿生機。
三力齊發:
凝聚振興“要素驅動”新動能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需要干部、黨員、群眾齊心協力,要素保障有力。市委堅決扛起抓落實政治責任,四級書記齊上陣、黨政同責一心抓,市縣鄉村四級干部群眾全員行動,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推進、一月一比拼,全面強化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保障,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左權縣黨政主要負責人牽頭打造3個精品示范村,帶動周邊18個村建設“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目前已與95所高校合作,年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4500萬元。榆次區烏金山鎮后溝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從培育特色產業入手,推動集體收益和農民收入同步增長,使昔日落后村成為示范典型。介休市連福鎮鄔城店村通過“幸福積分超市”“時間銀行”等機制,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宅基地騰退、環境整治,村風民風顯著改善,矛盾糾紛同比下降40%。
人才支撐方面,組織鄉村干部赴浙江專題學習“千萬工程”經驗,2024年選拔26名優秀基層干部充實一線;通過省校合作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共建基地,引進“飛地人才”參與鄉村治理。資金保障上,多措并舉籌集資金,省級層面,爭取專項資金6100余萬元,左權縣、昔陽縣各獲省級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獎勵資金800萬元;市級層面,財政投入專項資金3.8億元,并拿出4000萬元用于獎補成效明顯的8個縣(區、市);縣級層面,11個縣(區、市)財政投入超14億元;各級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40余億元參與鄉村振興。
如今的晉中鄉村,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指引下,正以嶄新的姿態向著宜居宜業和美目標闊步前行。一幅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三晉大地生動鋪展,為全省乃至全國貢獻著可借鑒的“晉中方案”。
記者 馮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