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5-26
“我們在這片試驗田開展秸稈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間應用試驗,有3種不同降解時間、具備不同功能的產品,主要針對玉米和高粱進行測試?!?月24日上午,在晉中國家農高區試驗田,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盧華雨一邊看著緩緩鋪展的地膜,一邊向記者介紹道。陽光灑在新鋪的地膜上,一場關于農業綠色革命的探索悄然展開。?
此次試驗的核心產品——秸稈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令人眼前一亮。它以農業廢棄物秸稈為原料,經研發團隊的獨特工藝精心制成。其強度與傳統塑料地膜不相上下,鋪設70天后仍能維持80%的性能,最讓人稱贊的是,最終它可在土壤中自然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真正實現100%降解無殘留。研發團隊還根據高粱生長周期,特意延長了地膜降解周期,使其與高粱生長進程精準匹配,助力作物更好生長。
據了解,本次試驗采用對比研究法,將秸稈基全生物降解地膜與傳統市場在售的PE膜同時鋪設,針對玉米和高粱兩種作物展開對照試驗。通過系統性對比分析,全方位評估秸稈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實際應用中的綜合表現,為后續技術優化與推廣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相較于傳統石化地膜,秸稈聚乳酸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價格和性能方面都很接近,成本比市場在售的其他可降解地膜降低30%,徹底打破了可降解地膜推廣的價格壁壘?!鄙轿魃镔|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技術工程師劉暢興奮地說。研發人員介紹,每5噸秸稈可生產1噸纖維素聚乳酸用于制造可降解農用地膜。山西秸稈資源豐富,從田間秸稈回收利用到制成可降解地膜回歸農田,構建起“從地里來,到地里去”的綠色循環模式,既解決了農業廢棄物處理難題,又以較低成本實現了農用地膜的環保替代,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該項目依托晉中國家農高區有機旱作農業全國重點實驗室與1500平方米的秸稈生物塑料產業化平臺,與山西農業大學深度合作,構建“研發——試驗——推廣”全鏈條。團隊于2022至2024年在榆次、太谷等地進行了連續試驗,結果顯示,該地膜保水保溫性能出色,玉米、小麥等作物平均增產5%至8%,同時具備良好的鋪設性能及降解性能,為農膜污染問題提供了可靠解決方案。
按照計劃,此次在晉中國家農高區示范田的擴大鋪設,是秸稈生物地膜邁向大規模應用的關鍵一步。未來,這項綠色科技成果將逐步推廣至山西全省主要農業區,讓更多農田受益,助力山西農業綠色發展再上新臺階。
?記者 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