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5-1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要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
5月8日,省委書記唐登杰在我市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行調研,指出要堅持創新引領,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場景應用。
聚焦人工智能,推動多場景應用,賦能千行百業,晉中正成為時代宏音里的跳躍音符,以超乎尋常的智慧、勇氣與堅韌,拉滿弓、再攀峰。
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灑拖”系列擦窗機器人,遠銷海內外70余個國家和地區;
海納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設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創造性實施“資源—技術雙循環”戰略,技術成果轉化周期縮短40%,成本降低35%。
……
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書記唐登杰調研晉中工作要求,把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統籌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在晉中大地開新天、立潮頭。
迎風而上
搶占發展“智”高點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產業發展,下好先手棋,搶占發展“智”高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一線調研、現場辦公、專題研究,科學研判形勢,精準把握重點,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2月13日,市委書記常書銘就赴綜改區晉中開發區調研新質生產力發展情況,專程來到山西戴德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汾西華益實業有限公司,了解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智能化礦井建設情況。3月20日,常書銘又來到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調研,鼓勵企業要關注前沿科技與智能產品應用,鉆研核心技術,沖擊單打冠軍,穩固行業領軍企業的地位,走好創新發展之路。
……
調研、思索,部署、謀劃。如何把握時代大勢、順應發展浪潮?立足晉中實際,市委書記常書銘提出要深度探索應用場景,孵化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加大技術研發與應用場景合作,促進商業模式創新,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成效。
日前,在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數千臺新型擦窗機器人正在接受工作人員的性能評估和測試,檢測完畢后發往海外市場。作為人工智能行業領軍企業,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灑拖”系列擦窗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智能家居、智慧樓宇等多個領域,產品遠銷海內外70余個國家和地區,展現出山西智能制造的創新實力。
為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一線辦公問難點、破堵點。市直相關部門全力打通融資渠道,探索建立科創專項基金;支持國企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硬科技;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構建起政產學研用全鏈式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戴德皮帶機智能巡檢機器人、汾西噴漿機器人……一系列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產品在晉中相繼涌現。
我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能采掘業本質安全、制造業轉型升級、農業增產擴能、服務業提質增效、文旅業場景拓展,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我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
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既是高質量發展破題之舉,也是產業轉型關鍵之策。
我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統籌推進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強化技術鏈、延伸數據鏈、拉長產業鏈、優化人才鏈、創新生態鏈,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5月12日,記者在龍湖精密電子(山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兩條國產計算機整機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行、趕制訂單。高速貼片生產線如同一條條靈活的“繡花線”,在主板上精準地“繡”上芝麻大小的芯片。經過精密的上料、印刷、貼片、回流焊接以及AOI檢測等工序,一塊布滿元器件的主板便成功“出爐”。
作為華北地區領先的SMT先進制造中心,龍湖精密電子(山西)有限公司已與中科計算技術西部研究院、南京阿凡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省內外企業建立深層次合作關系,構建起“中心廚房”模式的精密電路板(卡)加工制造中心。
此外,“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勃然而興,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在我市加快崛起。
山西銀圣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專業生產硅鋼級氧化鎂的民營企業和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市委書記常書銘的指導和鼓勵下,該公司提振“愛拼會贏”精氣神,搶抓當前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機遇,每年用于投入研發環節費用超過企業銷售收入的20%,緊盯“卡脖子”技術難題持續攻關,努力在全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當先鋒、作表率。
宇皓新型光學材料有限公司堅持攻關光學、微結構等核心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實現生產過程的全自動化、智能化,進一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
此外,晉中國家農高區通過數據采集、AI運算等,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平遙煥真科技藝術館、介休張壁古堡數字文旅體驗項目以AI賦能點亮文旅新光;智慧養老、智慧醫療走進百姓日常,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美好、體驗更舒暢。
從綜改區晉中開發區的北斗產業園到榆次區數字產業園,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發展,校企合作日趨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才、科研團隊扎根晉中,不斷夯實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基礎,推動晉中在人工智能新賽道上揚帆遠航,駛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彼岸。
創新驅動
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晉中正以昂揚之勢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海納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科技型通信民營企業的佼佼者,設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創造性實施“資源—技術雙循環”戰略,成功孵化智能運維、工單質檢等6大解決方案,技術成果轉化周期縮短40%,成本降低35%。尤其是精心打造的“海久六靈數字維護共享平臺”,致力于破解通信維護領域的效率瓶頸與資源壁壘,引領行業數字化轉型。
企業安心發展、放手發展的信心,源于市委主要領導的關心支持。
去年11月7日、今年5月7日,市委書記常書銘先后兩次來到海納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勉勵企業強化科研創新、技術進步,積極培育壯大研發團隊,打造“5G通信+平臺經濟建設”領域的標桿企業。海納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波表示:“企業將繼續強化科研創新,推動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以‘海久六靈數字維護共享平臺’為依托,積極推進平臺經濟與實體經濟緊密融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p>
近年來,我市強化市縣聯動、創新驅動,找準小切口、服務大場景,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引領產業發展向縱深邁進,形成豐富多樣、安全可靠、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
目前,我市427家優質民營企業累計建立430個研發中心,集聚6733名技術人才,手握4660項專利成果。擁有318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二,其中,10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5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2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體經濟的核心和主體部分制造業領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技術應用深度滲透,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梯次培育、生機勃發的創新企業矩陣逐步成型成勢。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道路如砥,行者無疆。晉中正以人工智能產業賦能高質量發展,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記者 智慧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