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5-12
“七月里來呀天氣和,花椒紅來紅似火,點點紅火照山坡,哎——哎咳喲,點點紅火照山坡……”日前,山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排練廳內,回蕩著這首悠揚的左權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左權小花戲的代表性傳承人李明珍,正為學生們示范小花戲的扇花、舞步等經典動作。她的身姿輕盈如燕、動作優美流暢,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這門古老藝術的深情與熱愛。
李明珍,被譽為小花戲泰斗的著名左權小花戲表演藝術家,全身心投身于小花戲的表演、研究、編導、傳承和傳播工作。童年時,每逢節日“鬧紅火”,村里大姐姐們表演的小花戲讓她心生向往,廢寢忘食地觀看。回家后還比劃琢磨,以碾盤為臺,折麻秸稈兒為扇模仿著表演,對小花戲的熱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一有機會就向民間藝人請教,通過勤學苦練,逐步掌握了小花戲的風格韻律。七八歲時開始登臺表演,逐漸成為村里和縣里的小明星。
1958年6月,李明珍被左權縣紅旗歌舞劇團錄取,童年夢想成真,訓練更加刻苦,學習更加努力。團領導看她是個人才,便推薦她到山西藝術學院舞蹈研究班學習深造。在8個月的學習時間里,李明珍成績優異,還編排了小花戲,隨演出團赴全省各地巡回演出。結業后,時任山西藝術學院院長夏洪飛讓她繼續深造。但當時16歲的她太想念家鄉親人,便毅然回到左權縣紅旗歌舞劇團。
1959年5月,她被調到了晉中文工團。在這里,她獲得更多學習和實踐機會,還經常為中央和全國各地專業、業余文藝工作者傳授小花戲。1959年10月,她編導和主演的傳統小花戲《打秋千》參加山西省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演出,折服省城專家和觀眾,成為晉中文工團的代表節目。此后,她主演和編導的諸多小花戲作品,通過演出實踐得到專家和群眾認可,并在國家和省級重要比賽和演出中屢獲殊榮。
李明珍不僅在小花戲表演和編導上取得卓越成就,更在藝術創新上作出重大貢獻。她通過長期藝術實踐,創新和發展小花戲的舞蹈動作,出版了多部左權小花戲專著,研究、總結出小花戲的舞蹈風格特色要點,還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多篇關于小花戲的學術論文。
她的扇花靈活多變,小花戲最有代表性的扇花“蝴蝶扇”,她獨創了“四指夾扇”的持法,翻轉速度非常快,似彩蝶飛舞。她的舞步起伏鮮明,小花戲最有代表性的舞步“三顛步”充分體現出優美俏俊、舒展大方、扭跳有機結合的特點。她的舞蹈動作瀟灑輕盈、活潑柔美、線條流暢、剛柔相濟、轉身干脆利落。
小花戲是載歌載舞且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藝術形式,其舞步、身段和彩扇都為清新高雅的意境和瀟灑多姿的神韻服務。表演時,李明珍特別注意情感表達,舞蹈動作既體現外形美,又能傳達人物內心美,展現出獨特韻味。
1982年至1988年,李明珍參加了國家“六五”跨“七五”計劃重點科研項目文藝集成志書的編篡工作,因成績顯著,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
如今,年過八旬的李明珍仍在民間舞蹈這塊沃土上辛勤耕耘。她深知,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左權小花戲的代表性傳承人,肩負著傳承和發揚這門古老藝術的重任。除了在學校傳授技藝,她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推廣和傳播小花戲。
在李明珍的努力下,左權小花戲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她的表演和創作贏得國內觀眾喜愛和贊譽,還在國際舞臺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藝術家和傳承人——不僅要有高超技藝和深厚藝術修養,更要有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以及對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李明珍用才華和汗水讓這門古老藝術煥發新生機和活力。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在李明珍等一代又一代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左權小花戲這朵藝術之花將會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記者 張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