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4-30
4月28日,記者從靈石縣獲悉,近年來,該縣以酸棗種植產業為突破口,依托酸棗仁產業園,探索“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不僅讓荒山披綠、生態煥新,更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端上了“生態飯碗”。
春風拂過,靈石縣翠峰鎮回牛村的田野一片新綠。連片的酸棗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開展大田育苗作業。午后陽光灑下,大家頭戴草帽,專注地進行裝杯填土,看似簡單的操作,卻為酸棗苗的成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與回牛村種植基地隔山相望的胡家嶺村種植基地也是一派繁忙的春耕備耕景象。層層梯田間,村民們分工協作,有的彎腰揮鋤,有的分撒肥料,有的填土壓實……鋤頭起落、肥料飛揚,一幅人勤春早的畫卷徐徐展開。
翠峰村村民徐紅偉說:“在這里干活,早上有人接,中午管飯吃,晚上再送回家。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p>
據了解,這種“家門口就業”的便利,得益于靈石縣酸棗仁產業園的規模化種植。企業通過統一育苗、技術指導和保底收購,讓“靠天吃飯”的山地變成了“穩產增收”的聚寶盆,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的同時也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增收的“靠山”。
靈石縣酸棗仁產業園基地負責人吳鵬說:“酸棗仁產業園通過這幾年不斷摸索,現在要基地有基地,要技術有技術。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帶動周邊數百名百姓實現就近就業,讓他們不出門就把錢賺了,為全縣的鄉村振興貢獻了企業力量。”
記者 張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