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4-18
晉中市委黨校 劉澤情 霍昕浩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關鍵樞紐,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全新力量,以其創新性、高效性與引領性,為晉中縣域經濟突破傳統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與廣闊的空間。
一、構建創新生態體系,適配新質生產力發展
強化政策與資金扶持。制定向縣域傾斜的科技創新政策,構建從研發投入到市場推廣的全鏈條政策支持體系。設立縣域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對開展新技術研發和新成果轉化的企業給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減免等優惠,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對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表現突出的企業,給予專項補貼,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
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晉中駐地高校、科研機構與縣域企業深度合作,搭建產學研對接平臺,通過舉辦對接會、洽談會等活動,精準匹配各方需求。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針對晉中特色產業,如祁縣玻璃器皿、平遙推光漆器等,開展技術研發與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二、推動產業轉型,促進縣域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農業數字化升級。在特色農產品產區,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利用傳感器采集數據,借助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農業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搭建電商平臺,通過新興銷售模式拓寬渠道,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工業智能化改造。聚焦榆次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推動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鼓勵企業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設備聯網和數據采集分析,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和質量。對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給予設備補貼、貸款貼息等支持,降低轉型成本,推動產業集群智能化升級。
文旅產業科技融合。在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等景區,運用VR、AR等技術開發沉浸式旅游項目,讓游客感受歷史文化魅力。搭建智慧文旅服務平臺,實現線上預約、導覽、營銷等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三、夯實基礎設施支撐,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縣域5G網絡、光纖寬帶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投資,實現5G網絡在重點區域和產業園區全覆蓋。建設縣域大數據中心,提供數據服務,推動數據共享。鼓勵電信運營商推出優惠套餐,降低企業網絡使用成本。
完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優化縣域交通網絡布局,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交通聯系,提高運輸能力。建設現代化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引入智能化設備和管理系統,提升物流效率。推動物流企業與其他企業合作,構建高效供應鏈體系,降低物流成本。
四、打造人才隊伍,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
實施人才吸引工程。制定優惠政策,提供住房補貼、人才公寓、子女入學等福利,吸引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及創新團隊到晉中縣域創新創業。舉辦招聘會、對接會,搭建人才與企業對接平臺,建立人才服務機制,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強化本土人才培養。加強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根據產業需求開設專業課程,定向培養技術人才。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技能水平。鼓勵企業與高校聯合開展繼續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建立人才激勵機制,表彰獎勵突出貢獻人才。